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9日
西府老街
○ 祝师斌
  在春光明媚的午后,我驱车驶上宝鸡胜利塬,在古色古香的西府老街,寻觅西府人市井生活的记忆,探寻宝鸡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印记。
  这里是宝鸡重点文化旅游街区,街区以西府的饮食文化为主线,融合老宝鸡特有的民俗文化和建筑文化,构建了一座文化传承和旅游体验的市井家园。老街地处北坡森林公园,附近有秦王朝入驻关中后建造的第一座宫殿羽阳宫,有见证华夏七千年文明历史的北首岭遗址、始建于元末明初的道教古迹金台观、唐朝秦王李茂贞与夫人合葬的地下寝宫大唐秦王陵等历史古迹。浸润在古迹中的西府老街,处处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从西门广场步入老街,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巍峨、气势磅礴的牌楼。牌楼为“三间四柱十三斗拱”造型,青灰的砖顶飞檐翘角,金黄的斗拱层叠错落,鲜红的圆柱力撑千斤。楼身雕刻形态各异的彩绘龙纹,正中蓝底金边的“西府老街”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据说这座建筑是根据1941年宝鸡城区老牌楼的照片,运用纯手工复建而成。重要节假日,在牌楼前的广场上有盛大的社火、高跷、花船等民俗活动,观者如潮,热闹非凡,灯火和烟花把牌楼映照得金碧辉煌。
  老街的建筑,独具西府风情。灰白的老砖墙,精致的雕花瓦当,高大的砖雕马头墙,镶有金边和铜环的朱漆门,厚重光亮的石门墩,木刻雕花的老门窗,以及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的木架结构酒楼,处处透射着古朴陈旧的老味道。这些建筑根据清末民初西府古民居的造型,采用传统建筑工艺,融入宝鸡民俗文化元素,精雕细刻建造而成。这里的门墩、柱石、砖雕、木雕、石雕,包括房屋的砖瓦、门窗和铺路的石板,都是从周边县区搜集来的老物件。街边粗大的老槐树和皂角树,也是从附近县区收购来的,苍翠葱茏的枝叶,与古朴老旧的建筑相映生辉,勾勒出一幅百年老街的沧桑画卷。踏着麻青色的老石板,走在窄窄浅浅的街巷里,一种穿越时空、还原记忆的历史沧桑感涌上心头。
  老街有羽阳街、丰膳街和文昌街三个主题街区。羽阳街和丰膳街,汇聚了宝鸡各地的特色美食,同时兼具传统饮食的手工制作和展示。走在熙熙攘攘的街上,两边的餐饮店铺鳞次栉比,小贩的叫卖声嘈杂起伏,各种美味饮食琳琅满目。岐山臊子面、凤翔豆花泡馍、麟游血面条、陈村烧肉面皮、樊记油糕、西府扯面、岐山擀面皮、陇县羊肉泡馍、千阳辣子饸饹等传统美食,让游客馋涎欲滴,大饱口福。在一家老字号店里坐下,伙计一声吆喝,端上一碗油光红润、酸辣香醇的岐山臊子面。临街咥着热得烫嘴的臊子面,老街浓浓的烟火气,顿时扑面而来,让人莫名地感动。
  除了传统美食,街上还有一些老作坊,如挂面作坊、腐竹作坊、豆腐作坊、烧酒作坊、油泼辣子作坊等。这些作坊通过还原传统手工艺,让游客见证西府美食制作过程,了解西府先民的饮食习俗。“油泼辣子一道菜”,是“西府八大怪”之一。挂满红通通辣椒的作坊里,演示着油泼辣子的制作过程。晒干的红线椒,放在生铁碾槽里碾成碎末,添加盐和香料粉,再泼上滚烫的热油,搅拌均匀,然后加西府陈醋激香,再加白砂糖润色,一碗醇厚红润、香而不辣、透射着西府饮食习俗的油泼辣子就做好了。
  在老街中心区域,有座砖木结构的老戏楼。戏楼坐北朝南,屋顶飞檐翘角,屋脊和两侧的垂脊装饰着镂空的花草、凤鸟和仙人走兽等传统纹饰,楼壁和斗拱雕满精美的瑞兽、垂花等彩绘图案。正前方的额枋上雕刻着“神农尝百草”“文王访贤”“周公制礼乐”“商鞅变法”等历史典故。整座戏楼古朴厚重,别致精美,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精湛的传统工艺。要一壶老茶,悠闲地坐在台下品茶、看戏,悠然中,那些深藏在记忆里的、久远而熟悉的西府韵味,仿佛又荡漾在心底。
  老街北面的文昌街,一边是简约明快、线条流畅的现代建筑,一边是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的仿古房屋。古与今、雅与俗有机交融,给人一种独特的艺术感受。这条街原是西府非遗技艺传承和手工文创产品的聚集地,有多家非遗馆和传统手工艺馆。南侧的西府里文化艺术村建好后,这些原乡文化落户艺术村。目前这条街主要是一些休闲娱乐场馆,显得清静雅致。
  逛完西府老街,已是傍晚时分。夜幕中的老街,华灯初上,人影如织,灰白色的仿古建筑,伴着嘈杂的市井烟火,连同这座城市久远的记忆,在夜色阑珊的山塬上低低地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