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9日
墨耘·曾广闲文专栏
榆林大地上的窑洞庄园(1)
○ 墨耘
  提到庄园,在大众眼里往往是一片广袤大地上坐落的一群富丽堂皇的建筑,似乎与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沾不上边。但在明清年间,处于黄土高原腹地的绥德、米脂一带,却涌现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窑洞庄园,其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美、文化之深厚,毫不逊色于平原地带的大庄园。这些庄园,见证了清朝至民国,直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劳动人民发家致富的成长轨迹,见证了建筑文化的另类景象,也见证了革命岁月的光辉历程。下面从三个代表性庄园中,去探寻陕北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追忆革命年代的感人故事。
  黄土高原上的瑰宝:榆林绥德党氏庄园
  在陕北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中,隐藏着一座气势恢宏的民居建筑群——绥德党氏庄园。这座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庄园,历经党氏家族六代人的苦心经营,最终形成了占地百余亩的庞大庄园群落。作为2013年3月确定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党氏庄园不仅是陕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典范,更是一部镌刻在石头上的一个家族从贫寒到显赫的奋斗史诗,是黄土高原人民在特定历史时期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党氏先祖原籍山西,清康熙年间迁徙至陕北,最初落脚于绥德满堂川。据家族史料记载,党氏家族经过数代人的艰苦创业,逐步积累财富,在四世祖党盛荣的主持下,开启了规模宏大的庄园建设工程。此后历经五代人的持续扩建与完善,直至民国二十九年(1940)才最终竣工,耗时近百年。
  绥德党氏庄园坐落于无定河东岸一处开阔的沟掌地带,背靠大山,面朝溪流,占据了三道山岭和两条山沟,整体布局暗合“山环水抱”格局。庄园建筑群以窑洞为主体,融合了土窑、接口窑、石窑和砖窑四种类型,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建筑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