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21日
墨耘·曾广闲文专栏
张三丰“三宝”里蕴含的诗道美学(4)
○ 墨耘
  再次,这是举重若轻生命智慧与天人合一生命哲学的完美统一。瓜皮诗与太极拳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共享中国文化中“无法之法”的深层密码。前者以语言狂欢消解诗歌神圣性,后者以身体哲学重构武术暴力性,二者最终殊途同归:在破除形式主义的桎梏后,于嬉笑怒骂与行云流水间,展露出生命本真的自由与智慧。
  与瓜皮诗内容多为工整古诗不同,张三丰自创的很大一部分诗词是俚语式的,如:
  天地是个大西瓜,一刀切开分两家。
  你啃红瓤我啃皮,道在瓜藤棚架下。
  这首以切西瓜喻太极阴阳,将《道德经》“万物负阴而抱阳”的玄理,化作市井炊烟里的生活哲学。再如张三丰的二十四首《无根树》词,大多通俗易懂却富含哲理:“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名利场,恩爱乡,再不回头空自忙”“步云霄,任逍遥,罪垢凡尘一笔消”。诗词俚俗趣味与太极拳的养生实践,共同构建“大俗即大雅”的生命观。文化借助俗物传承更易接受,更能持久,流行语“吃瓜群众”或许借鉴了张三丰瓜皮诗的传说。
  瓦罐里的诗性道场
  “观里有个张三丰,太极神功翻瓦罐。”金台观中珍藏着张三丰的第二件宝物就是“翻耳瓦罐”,其独特之处在于罐耳嵌于内(一般耳在外)。传说张三丰见农妇洗碗时饭粒残留,信手将瓦罐如布袋般翻转,颠倒内外,涤净残羹,用太极“倒卷肱”手法实现了瓦罐的变异。本质上看,这是《道德经》“反者道之动”思想的具象化,外翻的罐体喻示“有之以为利”,内藏的耳系暗合“无之以为用”。此器暗含道家外在圆融、内敛守静的哲学观,也暗藏修行窍门:双耳内收象征“收视返听”,圆腹中空对应“虚怀若谷”,更符合太极圆融流转、外柔内刚的拳法。张三丰曾言:“日用无非道,瓦罐可通玄”,所以不管此罐是否真为张三丰翻转过来,瓦罐里都蕴藏着他太极拳法的诗性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