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16日
甜酒麸
○ 袁淩华
  入夏回老家,我在县城的步行街闲逛时,看见了卖酒麸的小摊,倍感亲切。酒麸是我们从小就吃的一样甜食,老辈人在家里就能信手拈来。
  外婆在世时,掐着时辰捂酒麸。每年农历六月初十,村里有古会,按风俗,出嫁的女儿带孩子回娘家,看大戏,去庙里烧香。外婆除了准备好臊子面,还要准备酒麸。初八的傍晚就捂上酒麸,初十的清晨,让人心心念念的酒麸正好新鲜酿就,就等着母亲、二姨、三姨和我们一帮孩子来吃个痛快。煎稀汪的臊子面吃起来酸辣过瘾,好几碗下肚,我们头上直冒汗,再来一碗清凉香甜的酒麸,解馋又舒坦。
  酒麸和醪糟如出一辙,做法相似,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口感和风味。外婆做酒麸原料简单,那就是我们西岐大地上土生土长的小麦。麦子脱皮成麦仁,旺火不用一个小时就蒸熟,余温未散时加入研细的酒曲,再收入瓷盆中。用塑料布蒙上,盖上几枝臭椿树的叶子,再严严实实地捂上被子。一天半后打开时,瞬间香气扑鼻。在酒曲的催化下,麦仁脱胎换骨,变得绵软爽口,麦香中还带着淡淡酒香,怪不得叫酒麸。捂酒麸对于外婆那一代的人来说是小菜一碟,酿醋才是真正考验她们厨艺的基本功课。
  同样的麦子,经过西岐人的巧手点化,可以做成甘甜解暑的酒麸,也可以酿成酸香醇厚的农家醋。岐山醋最主要的原料是麦子,还需要五谷杂粮的加持,酿造前后得花费两个多月的时间。好醋不怕陈,可以吃一年,一直到续上来年的新醋。酒麸却贵在鲜,盛夏的暑热造就了酒麸的鲜甜味道,也会很快剥夺这种鲜甜。它是转瞬即逝的美味,只有恰到时机的享用才能得到最佳的口味,最新鲜的酒麸即使冷藏,不出两天,也会因过度发酵而腐坏变味,这便是万物神奇、相生相克吧。
  外婆去世后,母亲也开始自己揣摩着给我们做酒麸,不是怕捂得不到火候而寡味,就是怕捂过头而发酸,现在也轻车熟路了,能做得和外婆做的一样好吃。弟弟喜欢撒上白糖后干搂,好吃又顶饱,我们姐妹多是盛小半碗,再添满凉白开,连吃带喝,一碗下肚不仅解渴,还会口舌生津。一碗甜酒麸,吃到嘴里的是香甜,留在心里的是家的牵挂。它在西岐众多口味的以小麦为原料的美食中,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种,但它依然是从外婆到母亲再到我们,一代代人在人间烟火里,口传心授制作家乡美食秘籍的亲情传递,也是我们西岐大地上沿袭了数千年的饮食文化的智慧与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