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25日
自行车小记
○ 亚东
  20世纪70年代,自行车是城市居民短途出行的必备交通工具,就像农村庄户人家驮运货物的毛驴,人们平时出行,上下班,买粮、买菜,运输各类生活用品都离不开它。
  结婚前,女方向男方提出的彩礼条件有四大件,俗称“三转一响”,一响是收音机,三转是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条件一般的人家大多买不起自行车,条件好的家庭买一辆自行车回来,就会成为左邻右舍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大人们会聚到他家品头论足,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围着它看稀罕。
  城里大多数人家住的都是公房,即一排一排砖瓦结构的平房,平房分18平方米一间和24 平方米一间半房,难以想像一家七八口男女老少如何常年挤在18平方米的空间入睡。然而即使家中再拥挤,有自行车的人家也一定要把它推到家中存放,以免被盗。
  用现在时髦点的话讲,当年家家户户都是月光族,月底等发下工资后才会跑到粮站去买粮,除架子车和三轮车外,最实用的驮运工具就是自行车,而架子车和三轮车只有单位上才会有,如果没有一点特殊关系很难借到。邻里邻居的人家舍下脸面来借自行车,怎好拉下脸说不借。经常也会见到有的人家从粮站把买好的粮油、副食品,肩扛手提地往回搬。
  市面上的自行车有飞鸽牌、永久牌、红旗牌、凤凰牌,分成二八、二六、二四加重和轻型,一般家庭都喜欢买加重型自行车,把它当成家庭中的一个重要劳力使唤。
  自行车有双链盒、单链盒两种,双链盒指自行车的链条被链盒完全包裹起来,麻烦的是一旦掉了链子,你得用工具把它拆开才能重新装上链条。单链盒的好处是修理安装链条方便,缺点是不安全,小孩子出于好奇心驱使,喜欢用一只手转动脚踏板,看车轮子飞转,一不小心就会把另一只手塞进链条,卡在齿轮上。记得有一次我的手指被齿轮咬住,杀猪般的哭号引来家里的大人,找来工具钳剪断链条才把手指解救出来,此后我家的自行车放在家里的时候总是要上锁的。
  可别小瞧了自行车,它和人一样也是有户口的,买回来自行车的人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上购车发票到公安局上牌照、砸钢印,否则不准上路。交警抓到没有牌照或钢印的自行车,会被认定为非法所有,轻则罚款,重则没收。
  我家买的第一辆自行车是飞鸽牌加重二八型,这种自行车体型大分量重,没点力气很难把控它。年轻女孩更喜欢凤凰牌轻型自行车,如果是长发飘逸身段苗条的女子,骑车在城里的大街小巷兜一圈,一定会吸引无数目光。
  进入1980年代,自行车迅速普及,离学校路远一点的学生,都是人手一辆自行车。1983年打击刑事犯罪前,社会上很混乱,偷抢自行车的案件频繁发生,打刑后,这类案件明显减少。还有一些所谓的“怂孩子”会在上夜自习的时候偷偷溜出教室,摸到自行车棚把轮胎上的气门芯拔掉,我就有过被拔了气门芯、下夜自习后推着自行车回家,甚至还有过被扎破内胎第二天到修车摊上补轮胎的经历。当年修车摊上的生意非常好,就连给车内胎打一次气也要掏三分钱,我们家后排平房的一户人家有9个孩子,就是靠着夫妻二人摆一个修车摊养活一大家子人。我还清楚记得那一家的男主人又瘦又矮,女主人胖胖壮壮,平时工作分工是男的干技术活,女的干力气活。偶尔见到夫妻打架女的把男的按在地上猛揍。如今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也不知那一家子现在过得咋样了!
  我丢过两辆自行车,第一次是1990年前后把车锁在楼下被人偷去,第二次是2000年时在西安文艺路二手车市场上花30元买下一辆二八轻型自行车,买回来没多久就被人偷了。
  二手自行车市场的覆灭是在2015年前后小黄车的出现,一时间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可以用手机扫二维码的公共小黄车,据说当小黄车大量涌入城市后,全国各地的二手自行车市场一夜间便烟消云散、杳无踪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