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五十多岁了。做完这个事,我才想到如今的局势。此时,吐蕃人占领了天山北道的安西四镇。他们呼啸而来,呼啸而去,也到西州骚扰。不久前,大唐派出王孝杰带领雄壮的队伍讨伐吐蕃人,计划收复安西四镇。这时,他们刚刚到达西州,我就被命令立即前往王孝杰的中军帐报到,因为我熟悉西域地理和风土民情,我还能舞文弄墨,适合当个参军。
我就要奔赴战场,去和吐蕃人作战了。吐蕃人很凶猛,他们从高原上呼啸而下,占领了大唐的安西四镇,并不断袭扰高昌西州。王孝杰将军作为武威道总管,率领十几万大军,一路西行,途中得知我家四代人都在高昌国为官做事,就征我为参军,在他的大帐下伺候笔墨。
我这一去,很可能会战死沙场,再也不会回到父母的墓前。我的父母就这样埋葬在火焰山下的一片坡地上,遥望远山逶迤而去,还有白云迅疾流逝、眼前沙漠戈壁蜃景扶摇摆动的景象,经历那百年、千年的孤寂。
我策马前去王孝杰军中报到。我到达驻扎在城外的军营,可以看到唐军浩浩荡荡,帐篷连连,旌旗招展,骑兵、铁甲兵和长枪兵、弓箭兵和投石兵、挖掘兵和车弩兵各自在营地活动。号角声声,十万大军军容整齐,士气高昂,一副要将吐蕃人赶到沙漠里的气势。
我来到王孝杰的大帐,直接向他报到。王孝杰好像正在等我似的,他在看着一封文书,摇着头,我进来之后,他就对我说,张怀寂,你可来了。你把这个改一改,文字有些狗屁不通,皇帝陛下看了,会觉得我的大军进展太慢。你改好,我要赶紧派快马给朝廷送去。
我一看,是一份描述唐军进展的战报。我说,将军,您得让参军们先给我说说情况,我才能写得更好啊。他立即让手下的参军过来和我详细说了说。
那天下午,我就在写那一份战报。我写完,王孝杰审读之后,松了一口气,你的文字和书法都很好啊。我也喜欢写写字,在这讨伐吐蕃人的征路上,有你常在我身边很好。这样我们就可以经常切磋书法技艺。很好!他哈哈大笑起来。
晚饭时刻,我们在大帐中摆放的矮桌子边的小马扎上坐下,吃肉喝酒。风灯和各种油灯在帐篷内外点亮了,可这如豆的灯火,无法咬破黑暗的夜空,只能照亮附近军士的脸庞。此时,走出唐军大营,我不知道他们在瀚海里会遇到什么样的命运。我回到大帐内裹着毯子睡着了。
天亮之后,唐军开拔了。几天之后,唐军将向龟兹城发起攻击。吐蕃人在那里严阵以待,一场恶战等在前面。我策马向前,在战士的队列里前行。我们跟随武威道总管王孝杰出征,要讨平吐蕃人的进犯。他们对河西和高昌觊觎已久,在这个季节,我们行军的时候靠近山脚,天上就会飘下大雪。巨大的雪花落在正在急行的兵士的刀背上、枪尖上和盾牌上,打着旋儿又飞起来。
距离龟兹城还有几十里,唐军在山脚下扎营。这天晚上,王孝杰喝着热水,啃着羊肉,在大帐中对我说,你是高昌国生人,你祖上好几代都是高昌国的名臣,你要给我说说高昌国到底是怎么回事。从你父亲张雄说起吧。
好的,王将军。我父亲张雄,生前任高昌左卫大将军,经历麹伯雅和麹文泰父子这两位高昌王,可以说是声名卓著。高昌王族麹氏家族比较古老,其祖上在陇西一带,为避王莽之乱,不得不西迁到达高昌,从麹嘉开始担任高昌王,已经传了八九代了。
将军,高昌国的历史,说来话长了,这要从二百年前说起。那是一个战乱不断的年代。在草原上兴起的柔然部族十分强悍,他们就像是一阵旋风那样席卷而来,掠夺一番财物后就风驰电掣一般又走了。
前汉到了后来对西域的统辖就有些鞭长莫及,王莽趁乱建立的新朝也疏于对西域的控制。北方的柔然部开始崛起。陇右的沮渠氏向西逃走,逃到了高昌地,引来柔然的士兵攻破了车师国王城交河城,建立了北凉政权。但北凉沮渠氏不听柔然的话,建立政权之后,不愿再给柔然献上他们想要的贡品。有一次,柔然派来的使者前来索要贡品,就在城门外进不了城,是北凉沮渠氏下令不开城门。柔然的使者悻悻然走了。柔然王大怒,派大军攻破高昌国,灭掉了北凉的沮渠安周,那是在大魏和平元年,也是高昌北凉承平十八年(460年),柔然立阚伯周为高昌王。
这一年,实际上是高昌称王的开始。以高昌国号建立高昌国,作为高昌新王,阚伯周自然要仰赖柔然的支持,奉行柔然年号。但内心他对柔然的控制并不甘心,只是不得不臣服。过了二十多年,到了太和十二年(488年),天山北部的高车部崛起。高车部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战车的车轱辘都非常高大,有一人之高,人坐在高车上,都看不见车上的人的脸。他们躲在车上装甲的后面,射出利箭,所向披靡。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