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将军,毛泽东宣布的八项和平条件,条条是干货,句句透出了自信,简直就差点说出来,共产党已经大获全胜了。”邓宝珊拿着报纸,说。“唉,从目前我们战场上的颓势,我终于知道兵败如山倒是咋回事了。”傅作义叹气,说道。“傅将军,是不是该到了痛下决心的时候?”邓宝珊小心翼翼地问道。傅作义在屋里踱步,沉吟了许久,突然说:“宝珊兄,我考虑好了。请你作为我的全权代表,赴解放军平津前线指挥部,就和平解放北平,谈判。”
邓宝珊一股热血涌上心头,高兴地说:“傅将军,这就对了。”
两位将军的大手,有力地握在一起,窗外透进来第一缕曙光,北平这座具有三千多年建城史的古城,传出了避开战火纷飞、实行和平解放的福音。
1949年1月19日,国民党华北傅作义部与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签署《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三天后,傅作义在《协议书》上签字,并发表广播讲话。城内的国民党守军开始移到城外指定地点听候改编。31日,人民解放军入城接管防务,至此,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邓宝珊在北平起义的消息传到榆林,城里浮现出和平的曙光。多数军民为和平解放半公开地作起准备。一些特务头子、恶霸、富人和一些手里沾过共产党和八路军、解放军鲜血的人,惶惶不可终日,开始向包头、绥远、西安和乡下的大逃亡。榆林街头,随时可见一家又一家携带大包小包撤离的人流。
左协中在犹豫,二十二军到底该何去何从?邓总从北平发来电报:起义为顺乎人心,势在必行之举,请榆林做好起义的准备。
“各位,今天我们召开一个军事联席会议,邀请驻榆林的各方军事单位长官出席,讨论的议题只有一个,就是我们在榆林的部队,将何去何从?邓总司令人在北平,心系榆林,他的电报接二连三,核心就是督促我们尽快起义。请不吝发表意见。”左协中脸色铁青地说道。“没人说,那我就点名了,先请晋陕绥司令部长官谈谈,你们是上级领导单位。”
“左军长,一周前,南京政府国防部和军令部,将二十二军划归兰州西北长官公署直接指挥和补给后,我们司令部成了一个空架子。”来自晋陕绥司令部的代表说。
“驻榆林的所有军事单位,已绑在一条船上,我们,共生共灭。”左协中一字一句说着,有些悲凉。“那好,我们表态,邓总司令的指示,就是司令部的态度。”代表说道。“万副站长,你谈谈。”左协中对会议开始后,一直打瞌睡的万向明说。
万向明是军统榆林站副站长,在榆林城第一次被围后,邓宝珊召开的各方军事单位会议上,他第一次公开亮相。这几天随着战事吃紧,榆林城里有几个特务组织已人去房空,万向明在榆林有那么大的产业,不到万不得已,他不能一跑了之。
“诸位,作为党国军人,我们的职责是什么?忠诚领袖,服从命令。而现在起义派甚嚣尘上,连榆林的最高军事长官,也在讨论所谓的起义。啥叫起义?说穿了,起义就是投降,而投降,绝没好下场。请诸位伸开你们的手,仔细看看,谁的手上没有共产党人的鲜血?二十二军和两次围城的解放军恶战,打死了他们多少人?起义了,共产党会放过我们?听说过吧,起义的胡景铎、田子亨、李含芳等人,早被共产党秘密活埋。各位长官,我表个态,除非南京方面下令撤离,否则,我姓万的誓与榆林共存亡。”万向明铿锵有力的表态,无人回应。
多数人在质疑,横山起义的胡景铎将军,不是受到毛泽东的接见了,还把他夸得花儿一样,鼓励说欢迎你们下大船上小船,克服困难,将革命进行到底。咋又被活埋了?
马伯雄在机场被万星明营救脱逃,南京来的飞机也差点被击落,这让军统十分恼火。看在万向明对党国忠心耿耿的份上,他只是受到降职处分,补了袁主意的缺,降为军统榆林站副站长。鉴于榆林地处偏僻沙漠地带,站长迟迟配不上,军统站由他继续主持,还是事实上的站长。万向明是忠诚的国民党和军统指示执行者,他一丝不苟履行着监视邓宝珊、左协中等这些高级将领的使命。在沙家店战役、延清战役和黄龙战役中,国民党军队接二连三在陕北失败,万向明敏锐地察觉到,本就对国民党心存芥蒂的邓宝珊,对党国的忠诚度越来越低,背叛的可能性加大。万向明整理了许多材料,秘密送到南京邀功请赏,还真得到奖赏,颇有成就感。“诸位,继续发表点意见,难不成还要投票表决?”左协中见无人发言,催促道。“报告军长,有一群举着旗子的市民,要闯进军部来。”副官急匆匆走进会议室,对左军长耳语道。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