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10日
《1924鲁迅长安行》(连载4)
○ 王鹏程

  这些长安行者留下大量的文学创作与旅行游记,呈现了这座颓败古都的多重面相。他们的西安记忆与历史想象,蕴含着对汉唐盛世及其文化的向往和凭吊,同时也蕴含着他们对这个民族未来的殷切期待。他们以本雅明在《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中所谓的“游手好闲者的凝视”“不惮于一遍又一遍回到同一件事情上。将它揉碎就像揉碎土块;将它掀起,就像掀起土壤”“在旧的地方则向纵深层挖掘”,进而站在新的时间和视角,对历史进行宏大想象和个人体味。
  在文学叙事中,长安也被不断重写。从明清的《长安夜行录》《隋唐演义》《薛仁贵征西》《武则天四大奇案》《玉楼春》《章台柳》《镜花缘》《榴花梦》,到民国的《朱门》,乃至新时代的《长安的荔枝》,长安成为“一个在文本中被高度历史化,以至于无法表现实体存在的场所”,“隐喻与象征”成为各类小说“对长安城的基本处理模式”。其中林语堂以西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朱门》颇具典型性。《朱门》中的主人公李飞在西安长大,“这是他的故乡,他爱这里的一切”,他将西安视为“中国传统之锚”。虽然西安在由千年古都转变为现代都市的过程中“人们、风气、政治和衣着的改变都是紊乱的”,但“他就爱这一片纷乱的困惑”。在他事业受挫、感情失意离开西安之时,西安成为他生命里一个奇怪的混合物。林语堂这样写道:“他永远是西安的一部分,西安已经在他的心田里生了根。西安有时像个酗酒的老太婆,不肯丢下酒杯,却把医生踢出门外。他喜欢它的稚嫩、它的紊乱、新面孔和旧风情的混合,喜欢陵寝、废宫、半掩的石碑和荒凉的古庙,喜欢它的电话、电灯和此刻疾驶的火车。”李飞的这种矛盾心理,实际上也是无数中国文人追溯历史、确认根源的隐性情结的内在矛盾。
  《朱门》如同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一样,长安被塑造成与北平相像的文化古都和理想之城。他描述的北平“像一个国王的梦境”,像“一个饮食专家的乐园”,“是采购者的天堂”,有“旧的色素和新的色素”。最重要的是,“北平是一个理想的城市,每个人都有呼吸之地;农村幽静与城市舒适媲美”。北平是林语堂“鸟瞰的视野中所呈现的自然景观与帝王气象的弥合”,“同时涵盖传统与现代的全景式乌托邦,时间停滞或被超越,从而留下一种非历史的、普适意义的城市意象”。这些完全可以挪移到《朱门》所刻画的长安城上。
  在这些长安行者中,有一位影响现代中国的文化巨人,他就是我们都很熟悉的——“青年的导师,五四运动的骁将,中国新文艺的开山者”——鲁迅。他也如留学日本时所见的《湖北学生界》特刊《汉声》封面上所题的古语一样——“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而已集·略谈香港》)。不过,“‘发思古之幽情’,往往为了现在”(《花边文学·又是“莎士比亚”》)。鲁迅的长安行,却不是“为了现在”的西安,他寻找的是自己魂牵梦绕的“古长安”!

  第二章
  “为了写关于唐朝的小说”:
  鲁迅长安行的主要意图

  鲁迅长安行的主要意图,是为构思的长篇历史小说《杨贵妃》做创作上的准备。在1934年致友人山本初枝的信中,鲁迅说:“五六年前我为了写关于唐朝的小说,去过长安。”“关于唐朝的小说”即是长篇历史小说《杨贵妃》。鲁迅的记忆明显有误,长安行距离他给山本初枝写信,已经十年了。在作于1921年6月30日的《〈三浦右卫门的最后〉译者附记》中,鲁迅赞赏了菊池宽对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揭露和讽刺,并将杨贵妃与三浦右卫门作了比较。他说:“杨太真的遭遇,与这右卫门约略相同,但从当时至今,关于这事的著作虽然多,却并不见和这一篇有相类的命意,这又是什么缘故呢?我也愿意发掘真实,却又望不见黎明,所以不能不爽然,而于此呈作者以真心的赞叹。”大约在这个时候,鲁迅就有写作《杨贵妃》的想法了。
  鲁迅跟不少朋友谈论过他写作《杨贵妃》的计划。郁达夫曾说:朋友的L先生(按:“L”即指鲁迅),从前老和我谈及,说他想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事情来做一篇小说。他的意思是:以玄宗之明,哪里看不破安禄山和她的关系?所以七月七日长生殿上,玄宗只以来生为约,实在是心里已经有点厌了,仿佛是在说:“我和你今生的爱情是已经完了!”到了马嵬坡下,军士们虽说要杀她,玄宗若对她还有爱情,哪里会不能保全她的生命呢?所以这时候,也许是玄宗授意军士们的。后来到了玄宗老日,重想起当时行乐的情形,心里才后悔起来了,所以梧桐秋雨,就生出一场大大的神经病来。一位道士就用了催眠术来替他医病,终于使他和贵妃相见,便是小说的收场。
  鲁迅逝世以后,冯雪峰在《鲁迅先生计划而未完成的著作》一文中,是这样回忆的:鲁迅先生一直以前也曾计划过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的制作,是欲描写唐朝的文明的。……我只听他在闲谈中说过好几次,有几点我还记得清楚的是:第一,他说唐朝的文化很发达,受了外国文化的影响;第二,他以为“七月七日长生殿”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盟誓,是他们之间已经感到了没有爱情了的缘故;第三,他想从唐明皇的被暗杀,唐明皇在刀儿落到自己的颈上的一刹那间,这才在那刀光里闪过了他的一生,这样地倒叙唐明皇的一生事迹。——记得先生自己还说,“这样写法倒是颇特别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