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27日
平利
○伊 扬
  到平利去,是有因果的。早有念想,去看看散文大家刘云笔下的故土,探访扎根平利的汉阴老乡沈奕君。念起缘生,得采风活动主办方的盛情相邀,机缘巧合下,有了这次平利之行。
  此行也是我寻仙问道之旅。寻仙有迹,女娲故里、三皇五帝、八仙聚集。女娲庙、化龙山、八仙镇、天书峡,平利好些地名自带仙气儿;问道有源,源于平利茶,“茶通仙灵,久服能令升举”,或许,当年八仙,就是在此,以茶为介,悟道升仙。
  朝秦暮楚的关垭,置身方知真意。遥望昔年,居此民众,秦军来了,就化身秦人,楚军来了,就变身楚人。这是战火之中草民为求自保而诞生的一种生存智慧,着实让人唏嘘。这种无奈之举,更彰显和平的珍贵。
  在绞股蓝生活馆品茗,让我想起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漫山遍野的绞股蓝突然间成了炙手可热的药材,当时在汉阳中学上学的我们被要求,每人为学校上交两斤绞股蓝,以勤工俭学之名。自那时,方知平利在发展绞股蓝产业。时至今日,绞股蓝已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享誉全球。
  怀旧的知青小院,墙上泛黄的照片上,人人脸上都有清澈的眼眸、纯真的笑脸。作为上山下乡最后一拨知青中的一员,杨兴无看到此情此景,在那些逝去岁月的物件前久久凝望,布满青苔的台阶更勾起了他久远的回忆,恍若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我看的是景,他则是触景生情。市报资深文化编辑梁真鹏,在堂屋外屋檐下的老椅子落座,活脱脱当年上工归来的茶余饭后;镇坪文联美女主席杜韦慰在堂屋毛主席像下方桌旁端坐看书,恍若知青夜读“毛选”,若穿当年衣、着当时发,或另一番别致。
  去天书峡的路上,山环水绕,从小桥流水到云山雾海,时有飞瀑落下,便惊闻车内仙女们“哇”声一片,但对平利人来说,此景数不胜数表情淡然。平利多山,多瀑,多河,多平坝,与本市其他各县相较极富个性。一路上,河流纵横,水质清澈得令人陶醉。
  传说八仙汇聚奇书万卷,可阅世间万象的天书峡到站。半生踏过诸多名山,天书峡一眼惊艳于我,犹如云海瑶池仙宫,难怪八仙当年执迷于此修行。若论寻仙问道,此地魅惑不浅,天上人间,不过如此。景区客栈饭庄外,有一活动广场,竖有大屏,显有主播在此地“瑶池荷叶”上引吭高歌,歌声很喜庆,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虽是网络直播,彰显景区与主播之间协同共赢之意。
  正与同行聊起景区直播话题之时,旁有轮椅中年,给我们介绍主播与景区之间的关系。过后方知,此乃高人,轮椅硬汉——天书峡景区统领刘以波。事业小成之时突遭横祸,打击并未让他丧失信念,先后致力于家具、商贸、酒店、交通、旅游行业,把事业做大做强。上天关闭了一扇窗,却为他打开了一道更大的门,迈过去,他就赢了。涅槃后的升华,让他更多了慈悲,扶危济困是他的常态。他,让我想起了悬壶济世的八仙之首铁拐李。或许,这就是他的道,这就是我要寻的仙。
  此行,我们还瞻仰了革命先烈廖乾五故居,作为早期牺牲的共产党领导人之一,由于个人信息并不完整,新中国成立后,廖乾五家乡的查证工作颇有戏剧性。当时筛选范围主要圈定在陕西、湖北、四川等省,遍寻无果,没料到寻访组在廖乾五曾落脚的小饭馆,意外见到了知情人,才让英魂之名荣归故里。
  从广佛到八仙,到处都有茶香四溢,见识了茶的工艺,品味了茶的口感,见证了茶的历史,让我意识到,平利茶的与众不同,其诞自神农出没之地,生长于八仙修行之处,无论养身的绞股蓝茶,还是平利硒茶、秦汉古茶,更多几分仙灵之气,乃悟道之仙茗,不妨冠以神仙茶的光荣称号。
  平利的饭菜,妙不可言,食材那是一绝,出自化龙山的山珍回味绵长。天书峡的篝火盛舞让人放开人间羁绊,畅怀投入。香河、鸦河的秀美乡村令人有隐居于此的冲动。
  此行,我谓之为平利寻仙。没见到飞升的仙人,但见到仙境,品味了仙茗,尝到了仙珍,接触了许多为乡村振兴之道努力的干部群众,大道三千,此道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