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机器经过拆东墙补西墙,组起了十八台纺机,又经多次调试后,终于全部上阵,咿咿呀呀作响,像是久病初愈的人,运行中不停地出现停机。机器能使用,足令大家高兴一番。崔师傅赤膊上阵,这边拆,那边修,拼凑起来很不容易。万仙如更忙,推迟了出外收购棉花的时间,她发动当地妇女会的姐妹们,先收购老百姓家储存的四五十担棉花,足够维持一阵子。
万仙如和金秀一到米脂,去西街窑洞里的县委报到,汇报工作和思想情况。对她们的到来,县里十分欢迎。组织决定让金秀先做纺织厂筹备工作,等米脂中学正式复学后去筹建米中党组织。考虑到万仙如对米脂情况非常熟悉,又是久经考验的年轻老革命,中共米脂县委向上级党组织推荐她担任县委副书记,负责经济工作,并要求以万合纺织厂为突破口,带动全县其他行业的发展,以此总结经验,给边区政府建设提供参考。
万合纺织厂筹备就绪,万仙如与马伯雄的意见一致,请工人们吃顿荤汤饸饹,饭后,工厂正式开工。
“工友们,姐妹们,从今起,我们就成了一大家子,在这儿做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为边区建设的美好,作贡献。”万仙如见大家各就各位,便做了简单明了的开场白。
崔师傅早已无数次演示过操作要领和安全程序,开工前,他再次给大家示范。主管金秀熬了几个通宵,定出了一套规章制度,逐条给大家宣读和讲解。
轮到马伯雄了,他说:“对我们厂来说,今天是个好日子,这就像一个初生的娃娃,脱离了娘胎来到了人间。从今往后,万合纺织厂就要拜托诸位了。下面,我宣布,万合纺织厂正式开工!崔师傅,请拉闸。”
“等一等。马先生,你们开工这么大的事,也不通知县政府,不够意思吧。我带各位同人前来祝贺万合纺织厂开工大吉。”任县长人未进门,朗朗的声音传来。从门外看去,不少政府的人,抬着一块烫着“万合纺织,兴业边区”金字的大匾。
“区区小厂,不敢劳烦县长及诸位的大驾。”马伯雄客气道,说着领任县长一行参观厂子。他不解,悄悄开工,咋这么多人知道?其实,消息是工人们说出去的,一传十,十传百,半天就传遍小小的米脂城。
县政府的人多来自农村,大家见电闸一开,飞转的机梭带着织机上的布匹缓缓上升,仅一会儿就织好了半寸,纷纷称奇。任县长来自省城,去过西安的大纺织厂,但见过更大世面的他满脸堆笑,对小儿科般的设备也赞不绝口,表扬说马先生开创了米脂县现代工业之先河,定能载入米脂地方志。
“马先生,米脂商会前来祝贺。”一群长袍短褂的商人,走到门外就开始嚷嚷。他们的后面跟着社会各界名流。马伯雄仅有一小部分人认识,商会艾会长给他逐一介绍,场面其乐融融。万仙如和金秀不认识这些商贾大亨,就在一旁张罗着端茶倒水。大门二三十丈开外,马老爷和常管家微笑着,注视着这边的一举一动。“老爷,给您道喜,公子做起马氏家族的第一家实业,必定马到成功。”常管家说。“现在看着红火热闹,就是不知未来能否可期。”马瑞琪笑眯眯说。儿子慰问河防两军将士,一走就是几个月。先前回来的马拥护说,马伯雄独自去了府谷慰问。马拥护讲述前线的战事讲得天花乱坠,说炮弹和下雨一样飞来飞去,渡河的鬼子近距离能看清眉眼,到处都是枪林弹雨,形势如此吃紧。队伍长官认为他年纪太大,遇到危险跑不过炮弹,就硬逼回来,还留下了记号。他摘下礼帽,吹嘘说要不是身体硬朗,飞起的土疙瘩就会开了自己的瓢。马拥护的话,大家当作笑话听,马瑞琪却是越听越紧张,不知儿子多么危险。后来是榆林马家粮店捎回话,说马公子被高双成师长留下做日语翻译,他的心才得到放松。榆林城毕竟是后方,高将军又不是井岳秀。再后来,米脂店里说马公子回到城里筹备万合纺织厂。马瑞琪踏实了,已竣工的书苑让他亦喜亦忧,喜的是建筑真如儿子所说,是陕北乃至中国第一,忧的是那么大的院子,却交给了一把锁子,再不住人的话,一两年院子里就会杂草丛生。天气渐冷后,他听从了常管家的建议,搬进了书苑里。和老宅相比,书苑住着果然舒服惬意,只是没有人气,长期下去,在百年后,这里会成后人的参观地。从准儿媳樱花意外摔伤退婚,他的心境逐渐平和起来,顺其自然就是顺应天道,命中注定的无,就无法强求的。儿子一天天大了,但总归还算年轻人,让他去再折腾吧,也不枉来人世间一遭。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