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16日
一场千年中国社会大变革 一代陕北知识分子大觉醒
长篇小说《大陕北》(连载73)
○ 姬晓东
  “不知开银行的万家,就不算榆林人。不过,马老爷可能不知,榆林万家多了,前街有万画,后街有万铁,中间还有万灯笼。我呢,就一小市民出身,和榆林城大户万家没一点瓜葛。”
  “伯雄小时候,还找榆林城的万画匠教过画画。伯雄你给万小姐交代学堂的事。”马老爷说着离开,他边走边思忖,能上得起西安的学校,绝不会是一般人家。
  “万仙、万小姐,你咋来了?”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马伯雄叫出万仙如半截名字又收回,分开了一阵子,有了陌生感。
  “我弟的事,对不起。”
  “不说他们了。你来了,很好。”马伯雄说着,满眼流淌出温情与暖意。
  工兵营暴动失败后不久,万仙如来到米脂,在东街小学做老师。米脂三民二中被强行关闭后,东街小学成为米脂共产党组织的重要活动地,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经常聚集在这里,秘密同反动派开展斗争。年后,党中央的几份文件,由陕北特委几经辗转发来,指示基层党组织进行学习讨论,积极展开斗争。文件内容是总结井冈山根据地的经验,其中有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总结的经验主要是,将党的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推翻当地的白色政权,建立红色政权,把落后的农村变为先进的革命根据地;进而以农村包围城市,发展革命力量,逐步削弱敌人的力量。
  大家学习文件后,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党组织抽出熟悉农村工作的老师,到乡村学堂和私塾任教,借机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主张。万仙如主动申请到杨家沟,这里不仅有光亮学堂,还有马伯雄。
  春来了。和煦的风在黄土高坡滚过,小草开始露头,小树发芽长大,经过一场春雨,一夜间大地抹过新绿,生机盎然。
  万仙如讲课寓教于乐,让大家在学习的同时,放飞自我。那天下了一夜雨,早晨起来霞光万道,她临时将课程调整,先讲课本后面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她带着同学们走出课堂,到大自然里聆听鸟儿的声音,采撷美丽的野花,全身心融入自然里,体味诗词之美,感受诗人丰富的心境。
  “仙如,你太了不起了,天生就是教育家。”马伯雄由衷地称赞万仙如。起先,他不敢与万仙如交往过密,这不是在榆林城,乡下男女授受不亲,人言可畏。万仙如的教书和做人逐渐得到大家认可,他们落落大方的交往显得顺理成章。马伯雄喜欢黄土高原雄厚的地貌及大自然美好的一切;万仙如却喜欢走村串户,张家长李家短地拉话,在本本上写写画画,连不爱说话的姨,也在万仙如面前竹筒倒豆子,倒出前世今生。马伯雄想不通,精致的万仙如,在马氏庄园就变成了小女人、小婆姨。
  “伯雄,这些天我遍访全村,你们马氏家族太了不起了,乖乖呀,地主就有七十二家。我要是社会学者,就写一篇《马氏庄园调查》,一定能轰动中国,甚至世界的。”万仙如说着,手舞足蹈,动作夸张。“我还掌握了一个秘密,也能轰动榆林,不,轰动陕北和陕西。”
  “你是当老师来的,还是做卧底的?”马伯雄惊叹地说,只是不知她还调查出啥秘密。
  35
  闻着鸡鸣狗叫,迎着朝阳,感受太阳每天的新鲜,是马伯雄和万仙如相约每日的必修课。
  万仙如授课之余遍访杨家沟,得出一个数据,全村二百多户人家里,杨姓与马姓差不多各占一半,但前者多是佃户,后者多是地主。杨姓中十分之九是文盲,马姓文盲不到十分之一。外来租地户和佃农,基本上全是文盲。关于七十二堂,农人们总结得活灵活现。万仙如拿出本子,给马伯雄说:能打能算衍福堂,瘸子宝贝衍庆堂;说理说法育仁堂,死牛顶墙义和堂;有钱不过三多堂,跳天缩地复元堂;平平和和中正堂,人口兴旺依仁堂;倒躺不过胜德堂,太阳闪山峻德堂;骑骡压马裕仁堂,恩德不过育和堂;瘦人出在余庆堂,冒冒张张育德堂;大斗小秤宝善堂,眼小不过万镒堂;婆姨当家承烈堂,球毛鬼胎庆和堂……
  “咋说光亮堂的?还有光明堂。”马伯雄问。“想听,可是不好的话,所以我是特意跳过了。真笨。”一句蓦然而来的“真笨”,说得马伯雄心花怒放,他有些醉了,“仙如,继续说。”“仁义道德光亮堂,你高兴了吧。光明堂,是吃喝嫖赌光明堂,原来是半明半暗光明堂,现在大家给改了。”“哈哈,走东家串西家,搜集我们马家的短欠。”“短欠?我不这样认为,就像给人起外号,堂号和外号都是文化,代表着他们的本色,或知书达理,或吝啬抠门,从中能看到格局。令我震撼的是庞大的七十二家地主,竟能抱团住在偏僻的山村里,估计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