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02日
用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激活文化与传统
中国人的大局观 (连载52)
○ 穆涛
  后来的事实证明,当年那个三公九卿领导集体是英明的,临危决断,秉持大义,选出了一位好皇帝。如果挟私弄权,把一个差劲的推上大位,汉朝的气数也就尽了。
  刘恒是大孝子,“二十四孝”里的“为母尝药”,讲的就是他的典故。他即位的当年,朝廷就颁布具体的养老措施:“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九十岁以上老人由地方主官送到家里,不足九十岁者由具体的农政官员送到家里。各郡(省)的主官,亲自督查此项政策的实施。并且明确规定,养老米必须是当年的新米,“今闻吏禀当受鬻者,或以陈粟,岂称养老之意哉!”
  公元前179年刘恒即皇帝位,即位元年颁布养老法令,第二年诏令全国,减田租一半,由“十五税一”降为“三十税一”。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执政第十三年,公元前167年六月,再诏令全国,全部免除田租。“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其除田之租税。”这项大免税政策,持续了十一年,直至汉文帝去世。十一年免除皇粮,是中国统一的大历史里,由秦朝到清朝,二千多年间仅有的一次。这一时期,人头税也由一百二十钱降为四十钱。
  刘恒二十三岁即皇帝位,在位二十三年。他的执政时期里,国家发生灾难,他带头承担责任,多次颁发罪己诏。“天下治乱,在予一人,唯二三执政犹吾股肱也。”皇帝自己承担罪责,是开明政治。在大幅减免赋税之外,还给国家做了多项“减法”,具体是:
  执政元年十二月,废除“一人有罪,并其室家”律令。
  二年五月,废除“因言获罪”律令。“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也。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其除之。……朕甚不取。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听治”。
  二年十一月,大幅缩减宫廷卫队及皇帝身边工作人员。“其罢卫将军军。太仆见马遗财足,余皆以给传置。”卫将军是宫廷卫队最高长官。太仆是九卿之一,掌管皇帝出行。传置是驿站。减员下来的工作人员以及马匹交驿站,卫兵去戍边。
  十二年三月,“除关无用传”。关,指环绕首都长安地区(称关中)的五处关隘(扞关、郧关、函谷关、武关、临晋关)。传,是身份证明。汉初,为了国家“维稳”,进出首都地区的人员、物资实行严格的登记检查制度,在每处关隘设亭障、驻士卒,严防死守。
  十二年五月,除肉刑法。
  后元七年(前157年)文帝崩,遗诏颁令全国,简化国丧仪程,颁布多项“不准”,令到三日后,除丧服。不准禁止国丧期间老百姓的嫁娶、祭祀以及食酒肉;不准大量披麻戴孝,头与腰的孝带不准超过三寸;不准用布帛覆盖灵车;不准派羽林军守灵;不准组织百姓到宫殿哭灵。所葬霸陵因山势而建,不准另起坟陵。宫中夫人以下全部遣返归家。“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无禁取(娶)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带无过三寸。无布车及兵器。无发民哭临宫殿中。殿中当临者,皆以旦夕各十五举音,礼毕罢。非旦夕临时,禁无得擅哭。……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霸陵山川因其故,无有所改。归夫以下至少使。”
  中国自秦朝大一统之后,首个“治世”,即是“文景之治”。汉文帝以身作则,亲民爱民这句话,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而是落在实处。特别是给国家“松绑”的政策措施,给百废待兴的汉代初期,夯实了了不起的治国基础。
  算缗和告缗
  缗,是旧时串铜钱的绳子,由此成了量词,一缗,为一千文。算缗是汉武帝颁行的营业税种,课征对象是工商业者及手工行当,旧称“贾人末作”。末作即末业,农为本,商贾为末。
  算缗的征收方式是经营者自行申报财产,“各以其物自占”,依财产纳税。“率缗钱二千而算一”,一算是一百二十文,两千文缴一百二十,税率为百分之六,小业主减半,“率缗钱四千算一”(《汉书·食货志》)。算缗里还有车船税,“轺车”缴纳一算,轺车是以前的豪华私家车,是奢侈品。轺即遥,“四向远望之车也”(《释名》)。“吏比者、三老、北边骑士”的轺车是公务车,不在征收之列。“商贾人轺车二算,船五丈以上一算。”如果隐匿不报,或不据实申报,惩罚是严厉的,“匿不自占,占不悉,戍边一岁,没入缗钱”。算缗令是公元前119年颁行的,为确保政令畅通,作为配套措施,公元前118年和公元前114年,两度发布“告缗令”,鼓励百姓检举揭发,“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检举人可获得罚没金一半的奖励。
  算缗是中国大历史里农业税之外的首项财产税,为开拓之属。功益处在于不加重农民负担,“富国非一道”“富国何必用本农”“无利业则本业何出”。西汉初年的农业税是十分之一,比较高,文帝先后免了十一年税,降为十五分之一,景帝再大幅降为三十分之一。汉武帝是有作为的皇帝,有作为,就是多做大事情。武帝北征匈奴,南威夷越,又好大喜功,在赏赐上也是大手笔,“北至朔方,东封泰山,巡海上,旁北边以归。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举一个武帝的实例,汉使赴身毒国(印度)出访,中途在昆明国受阻,未遂而返。武帝“乃大修昆明池”,在西安西南郊凿湖四十里,“作昆明池象之,以习水战”。造大小战船几百艘,“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武帝外交上稍受挫折,即展现武力雄风。大作为是以国库坚实为前提的,武帝没有增加农业税,而是把手伸进了商人的口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