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06日
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长安》 (连载104)
○ 阿 莹
  以前这里是一片荒芜的土地,城里所谓的工业,就是一个小小的电厂,一个小小的面粉厂,一个小小的纱厂,生产的最厉害的武器是辫子雷。

  四十八
  然而,荡秋千般的工作变动几乎摧毁了小翻译无助的奢望。
  那天,她轻步踏上已有些陌生的水磨石地板,在伊万诺夫办公室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轻轻敲响了门扉。专家们居然全都在座,正在商讨撤走后的工艺管理,见到忽小月进来都惊奇地站起来。
  伊万诺夫激动地一把抱住她连吻了两下额头,说:好久没看到美丽的月月了,工作都失去了乐趣。确凿,别看都在一个厂里忙碌,居然半年来一次面也没见过。忽小月笑笑说:我这不是又回来了吗?伊万诺夫耸耸肩说:可我们马上要回国了。说着老人家的眼圈就红了,忽小月惊奇地问:你们要走?那叫我回来帮什么忙?伊万诺夫说:大家也想你了,有些资料也需要翻译。原来,他们想把在这里积累的资料翻译后带回去,这些老毛子也够精明呢。
  但是第二天并没有安排资料交接,而是乘坐吉普车赴乾陵参观去了。这些来自异域的专家还没去过古城周边的历史遗迹。黄老虎特意提醒,不到乾陵不算到中国,那里是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夫妇的陵寝,一个个令人头晕的雕塑,气势逼人,傲视天下,可以直观感受大唐盛世的恢宏。伊万诺夫一听心里就痒痒了,他在莫斯科做过一个创意,把几十个废旧钢盔摞成一个掩体,三只刚刚孵化的小鸟,从顶端一个倒扣的钢盔里伸出小脑袋,怯弱而又机敏,战争与和平幽默对话,曾经获得过苏联的什么大奖,所以他一听有伟大的雕塑,便火急火燎要去一睹尊容了。
  出城以前,老伊万似有意让车围着兵工新城转了半圈,瞅着阳光下那一道道灰墙,一排排鳞次栉比的工房,不无得意地说:以前这里是一片荒芜的土地,城里所谓的工业,就是一个小小的电厂,一个小小的面粉厂,一个小小的纱厂,生产的最厉害的武器是辫子雷。现在就不一样了,苏联技术加上中国速度,已经使古老的西安翻天覆地了,总有一天全世界会知道,在远离边境的中国腹地,崛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兵工城,运进去的是金属末子,拉出来的是一发发炮弹,这个神奇应该是中苏友谊的结晶呀!忽小月问:什么是辫子雷呀?老伊万傲傲地说:你回去问问你哥哥吧。车子出了城越走越快,在石子铺成的路上颠簸,不时把人颠起来,头碰到车架篷布上。伊万诺夫自顾自念叨着自己的丰功伟绩,看到路边稀疏的玉米高高低低,叶儿多有卷曲,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无疑是一个歉收的年景,便一个劲炫耀起苏联的集体农庄来。
  两小时后,田间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突兀的高丘,周边愈发干枯的玉米叶子东摇西摆。伊万诺夫又问:今年的庄稼怎么长势不旺?忽小月不懂农作物,司机扭头插嘴:天旱缺水,三个多月没下雨了。老伊万严肃起来,我听说西部地区已经饿死人了?忽小月没多想就说:我听说甘肃严重,关中还好,皇天后土,遇旱成祥。老伊万却摇头:不管咋样也不能饿死人,还是当地政府没做到位。忽小月说:现在都是新社会了,不管老百姓的死活,就跟旧社会一样了,你看旁边那些土包包,埋的都是汉唐两朝的皇帝,就是他们在位上,也得想办法让老百姓穿暖吃饱。
  伊万诺夫听说那些隆起的土包包都是帝王陵墓,执意要下去看看。可是下车刚走了几步,就见到公安局的牌子竖在那里:“外国人未经许可不得入内”。忽小月朝土丘看看,光秃秃的,一黄到顶,零星小树歪歪扭扭,丘下立有一方黑碑,远远地看不清字迹。忽小月遗憾地摊手解释:这里还没开放,我们还是去乾陵吧。
  快抵达目的地时,忽小月指着旁边起伏的山丘说,多像一位躺着的女神哟。大家定睛看去不由得啧啧称奇,多亏是躺下的,要是竖起来就顶天立地了。等走上乾陵神道,专家们更对伫立的石人、石马、石狮、石鸟惊叹不已,想不到偏远的黄土高原上,会有这么神奇雄伟的雕塑,似乎比列宁格勒的铜像更有魅力,将来若能摆到一起展览,就是东方与西方的艺术对话。
  哟,那么多石人怎么都没有头颅?专家们在一群石人像前惊叹起来,是谁这么狠心,让他们身首异处的?忽小月笑笑摇头:看那个石人,应是西域民族。绍什古问:你凭什么这样说?忽小月有点卖弄:汉族的服饰是右衽,可这个石人是左衽,这是汉民族和西域民族的差异,你看我的上衣……伊万诺夫听了竟欢呼起来,他站到那尊缺头的左衽石像后边,让绍什古给他照张相,也许这个雕像就是他的祖宗,这张照片就是历史和现实的时空交替,也许会成为一帧极有价值的史料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