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史记·孔子世家》)
在司马迁的眼中,《春秋》是一部给中国史书写作树立标准的大作品。
第一,《春秋》上明三王之道(此处指夏、商、周三代开国之君,夏禹、商汤、周文王及周武王),下辨人伦纲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亲善憎恶,崇尚贤良,抑止不肖,使亡国存,绝学继,补弊起废,彰著王道。
第二,《春秋》是拨乱反正之书。
第三,《春秋》数万言(近两万言),要点数千,世道兴衰之理尽在其中。《春秋》一书中,记述臣弑君事件三十六宗,亡国五十二个,诸侯四处奔走,仍不保国的不可胜数。洞察其中失德失势的教训,尽在丧本。臣弑君,子弑父,这样的恶果,不是一朝一夕的突变,均有其渐变之因。
第四,一国之君不可不知《春秋》,否则,明不辨谗人佞臣,暗不见窃国之贼。大臣不可不知《春秋》,否则,处置常规国务不得其法,遭遇突变不谙应变之策。为人君父不通《春秋》之义,必蒙首恶之名。国家之重臣不通《春秋》,必陷篡弑之罪而遭诛。
第五,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这种有悖伦常之事发生,在于礼义之丧。君失君道则臣子犯上,臣失臣职则有杀身之险,父无德,子不孝,此四者,为天下大恶。《春秋》以此为标准评判历史人物。
第六,《春秋》是关乎礼义的典范作品,“礼义之大宗也”,礼的功用是防患于未然,法的功用是除恶于已然。法之止恶可以显见,但礼义防患于未然则难察,这是《春秋》的卓然远见之处。
第七,《春秋》并不是以抨击为主,“非独刺讥而已也”,其功在于为世人衡定标准,扬善贬恶。
第八,孔子著《春秋》,确定了史书写作的基本规则,“笔则笔,削则削”,撰写国家历史,于赞颂处则赞颂,于抨击处则抨击。
唐代历史学家刘知幾对《春秋》有些微辞,指其叙事粗枝大叶,细节疏失,“语其粗也,则丘山是弃”(《史通》)。但对《春秋》于中国史书写作的开山贡献,则极尽尊仰之敬意:“逮仲尼之修《春秋》也,乃观周礼之旧法,遵鲁史之遗文;据行事,仍人道;就败以明罚,因兴以立功;假日月而定历数,藉朝聘而正礼乐;微婉其说,志晦其文;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故能弥历千载,而其书独行。”(《史通·六家》)
孔子著《春秋》,考据西周礼仪制度,遵循鲁国国史基本脉络,据史实,守人事,述衰败以示贬罚,立兴盛以树功德。以日、月、岁、时,推衍天地运行规律,以朝觐天子框定国家礼义规则。语气婉约,不露锋芒,用意含蓄,绵里藏针。《春秋》以不容更改的言论,为后世确立了史书写作规范,所以历经千年,仍彰著于世。
中国的国家历史,为什么以“春秋”命名,刘知幾是这样诠释的:又案儒者之说《春秋》也,以事系日,以日系月;言春以包夏,举秋以兼冬,年有四时,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也。(《史通·六家》)
考据儒家研究《春秋》的写作体例,叙事具体到日,以事系日,以日及月,春以包夏,秋以兼冬,一年四时,循而成序,因此以《春秋》命名。
十一
守拙,是我们中国人的防身术。
三四岁的小孩子,家长是进行阳光教育的。湛蓝的天空,笑呵呵的太阳,皎洁的月亮,爱眨眼的星星,爱和温暖贯穿一切。 但岁齿稍长,话锋就变了,有阴沉的云雾袭来,“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再稍长,云层渐厚,“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群居防口,独坐防心”“枪打出头鸟”,乃至还有种“厚黑学”款式的箴言,“见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虎豹不堪骑,人心隔肚皮。休将心腹事,说与结交知”。
“大智若愚”被置顶为人生的最高境界。中国人究竟经历过什么样的磨难,才会构筑出如此橡胶坝般的内心防线?
一切文明的形成都有各自独具的历史,其成因由多种元素汇聚而得。有些成因可以堂而皇之地娓娓道来,但有些则讳莫如深,苦不堪言。我们文化性格中的“守拙”意识,就是不可堪言之一种。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大分裂,长达五百五十年。诸侯国群龙无首,彼此之间使坏斗狠,尔虞我诈,世态万般炎凉,民心碎了满地。
春秋二百九十五年,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一时期,周天子只是面子上的君主,实际上已经失去对国家权力的掌控。诸侯国之间丛林政治风行,强凌弱,大吞小。西周时期究竟分封了多少个诸侯国家不可考,但最初是“八百诸侯不期而遇”,到春秋末期,孔子《春秋》中只记载一百二十个,其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三十六个大臣弑君篡位,五十二个诸侯亡其国。
战国二百五十五年,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诸侯国割据杀伐,硝烟遍野,国家被完全撕裂,中华大地成了角斗场,不停歇地上演兼并与重组的大戏。《战国策》一书中,有记载的诸侯国是三十四个,到末期浓缩为“战国七雄”,最后由秦始皇以“暴秦”的方式灭亡六国,天下重新归为一统。
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史学界有多种说法,但基本上采信司马迁《史记》中的观点:“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讫二世,凡二百七十年,著诸所闻兴坏之端。后有君子,以览观焉。”(《史记·六国年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