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27日
这条路
○ 牧 石
  这辈子,走过的路无数,大多都记得,但有一条路,走的次数最多,却差点给忘了。
  这条路,我曾日复一日,一连走了十年,怎么能忘了?仔细回想,不是我把它给忘了,而是它在我的心底藏得太深。
  这条路,不到二里长,在铜川东面两个相邻的煤矿之间,是我年少时天天上学走过的一条路。
  这条路,是陕西中北部山区,号称“渭北黑腰带”上,铜川至蒲城县罕井镇,跨越蒲城和白水两县的蒲白两大矿区,连接六七个煤矿的铜罕公路的一部分。
  这条路,留下我的懵懂无知和天真快乐,见证我的成长,有我童年的影子、少年的梦想,是我迈向社会起步的地方。
  在这条路上,两边有几幢三层楼房和成片的砖瓦房,有一家挨着一家矿工自己搭建的油毛毡房。整天走过,我目睹了那里面住的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家,生活的快乐和不易。
  在这条路上,有一个新华书店,我天天上学路过都去,从里面买过许多小人书。那些年过春节,我们家墙上贴的喜气洋洋的年画,也都是在这里买的。
  在这条路上,还有一座二层楼的综合商店。我几乎每天下午上学,买不买东西,都要从它宽敞的营业厅里通过。每当望着明亮的柜台里和高大的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我仿佛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感觉像是在城市的街道上走过。
  在这条路上,还有医院。那年月,井下挖煤辛苦不说,安全风险也大,隔三差五发生事故。我从路上走过,常见院子里大夫忙碌,抢救从井下救上来受伤的矿工;路上行人也神情紧张,逢人便打听,伤的是谁?要紧不要紧?唯恐伤的是自家人。要命的是,医院大门外的马路边上,还有一个利用“深挖洞、广积粮”那年挖的防空洞改成的太平间。常听同学说死人的惨状,吓得我每每从洞口前经过,惊恐地赶快跑过去。
  在这条路上,还有一个住着四五十户人家的村庄。拿现在的话定义,也就是“矿中村”吧。那村子不大,天天从中走过,让我从小见识了农人耕作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以及生活的简朴,理解农民,作为矿工的儿子,还懂得许多农耕常识。
  在这条路上,我家住的楼前,那村头的坡上,还有一棵三四个人抱不住的老槐树。我常和小朋友们钻进树洞、爬上爬下地玩耍,趁没人捡起块石头使劲儿敲几下树杈上的老钟……
  在这条路上,背着书包来来往往走过不知多少回,每一个来回,我就学到一点新知识;走过一学期,就聪明许多,个子也高一截子。寒来暑往十年过去,我长成一个翩翩少年。
  那些年,我天天从上面走过,从没有想过它关系我的未来,是我人生的起跑线,关乎我今生今世的命运,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一条路。更没有想过,我会离它而去。
  当命运安排好去处,我扛着铺盖从上面走过,乘车去远方,只顾跟家人告别,根本没留意脚下的路。没有想到,那日一别,我再也没回去过,也就再也没见过它。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其间,随着它下面的煤炭渐渐枯竭,煤矿受到冷落,从市区通往它那里的路曾一度中断,变得荒凉。当听说煤矿彻底被关闭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曾想到它落寞的惨淡景象。但很快一想,煤矿会消亡,它旁边古老的村庄不会消失,只要铜罕线上的一个个村镇还在,它就依然有生命。
  果不其然,受益于老矿区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铜罕线得到改造,被拓宽,铺上了沥青水泥路面,这条路又繁忙起来。
  更没想到,这还是著名作家路遥走过的一条路。他为写《平凡的世界》里的大牙湾矿,曾深入那里的煤矿井下体验生活。前些年,煤矿停产关闭,人走得差不多了,但人们没有忘记路遥,这位二十世纪中国伟大的作家,在矿上为他修建了一座纪念馆,引得众多追随者纷沓而至。
  于是,路上悬挂起一块“路遥《平凡的世界》原创基地欢迎您”的巨幅宣传牌,使它有了灵魂,有了光彩,更显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