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有警惕心的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世界观。
中国人对天地的认识是循序而进的,周代以前,只有春和秋的概念,“以春秋知四时”。西周时期,多个诸侯国的国史以《春秋》为书名,“吾见百国《春秋》”;东周之后,已经有了冬和夏的记载,但孔子以鲁国史书为基本线索,又兼容一百二十个诸侯国的史料,写出了那部大历史著作,仍以《春秋》为名称。后来这一历史段落,也以“春秋”来命名。战国之后,陆续有了节气时令的记载。二十四节气首次完整阐述是在汉景帝时的《淮南子》一书中,汉武帝时,作为国家历法写入“太初历”。中国古人有两个了不起的科学贡献:一是发现并细化了一年之中这个井然有序的生态变化规律;二是以“春秋”命名国家史书,把天文、地理、人间沧桑事态相互参照起来看待世界。
二十四节气是讲变和不变的。一年之中二十四个节点的运行原则是不变的,但每个节点里都饱含着变化。“气候”这个词的意思,是节气变化的外在征象。医生治病看征候,厨师炒菜看火候,老百姓过日子,要看天地的气候。古人的观察是很具体的,五天为一候,每个节气里有三候。如立春三候:初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上冰”(鱼自河底上游,抵近冰面)。雨水三候:初候,“獭祭鱼”(鱼肥而出冰面,獭捉到鱼一条条排起来,如祭祀一样);二候,“鸿雁来”;三候,“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春分三候:初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立秋三候: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秋分三候:初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冬眠之虫开始在洞口培土);三候,“水始涸”(雨水减少)。天和地就是这么丰富地变化着的,人活着,就要适应这种不变和万变。
二十四节气里,不仅有敬畏心,还有警惕心。在每个节气里,古人都硬性规定了具体的禁忌条款,如立春和雨水:祭品不得用母畜,禁止伐木,不得毁鸟巢,不得捕杀刚出生的、幼小的、怀胎的动物,不得捕杀小兽及学习飞翔的鸟,不得掏鸟蛋,不得聚众起事,不得大兴土木,不可以起兵征伐,军事冲突不得由我方挑起。“牺牲毋用牝。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毋麛,毋卵。毋聚大众,毋置城郭。不可以称兵,称兵必天殃。兵戎不起,不可从我始”。
二十四节气的路线图,由立春到大寒,不是一条线,是一个圆,是轮回。设定这个顺序的基础不仅是天象,还有地势和农时。
立春这个节气,大地复苏,万物生长。大寒的物候是,“鸡乳”(孵小鸡),“征鸟厉疾”(鹰隼一类猛禽最具攻击性),“水泽腹坚”(河流湖泊冻得结结实实)。
二十四节气,是以渭河流域为落脚点和出发点,比较着说,长江流域再往南的区域,时令变化与这个路线图的出入也是很明显的。
二十四节气里的警惕心,是对人妄为妄行的警惕,戒欺天,戒逆天。谢天谢地这句话,也是有初心的。
汉代小学的天文课
《汉书·食货志》是这么记载的:“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始知室家长幼之节。十五入大学,学先圣礼乐,而知朝廷君臣之礼。”
“六甲”是指用天干地支推算年、月、日、时的方法。我们今天用公元数字纪年,从1912年开始,满打满算仅一百来年时间。在这之前,一直使用干支纪年。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对应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为阳,地支为阴,以树干和树枝寓意天地融通汇合,万物生存有序。干支纪年分为六个组合,每组十个,就这样六十年一个轮回。“六甲”不仅纪年,还依此法推算月、日、时。汉代的小学生,自己可以制作万年历的。
今年是2019年,依干支纪年是己亥年。清代龚自珍著名的《己亥杂诗》,也是写于己亥年,那一年是1839年,距今三个轮回。《己亥杂诗》是旧体诗中的上品大作,有三百多首,一声声的仰天长叹,满腔满肚子的抱负难酬,其中第一百二十五首入选了今天的课本:“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五方,即东南西北中五方天帝,上天主管人间事务的五方神圣。一眼看上去,有点像宗教课,或政治课,但基础是天文课。
中国古人没有日历,知天时是实实在在地看天,作息时间表写在天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击壤歌》)。看天吃饭,是古代人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经过漫长时期的观察和积累,总结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对天体运行规律的认识,也由此产生了对天神的崇拜。
五方是主管春夏秋冬的四季神,再加上中央神。五方神均是两个编制,一位总负责,一位具体实施。春之神居东方,天帝是太皞(伏羲),天神是句芒;夏之神居南方,天帝是炎帝,天神是祝融;秋之神居西方,天帝是少皞,天神是蓐收;冬之神居北方,天帝是颛顼,天神是玄冥;中央神位居中央,天帝是黄帝,天神是后土。五方中蕴藏着五行,春天属木,夏天属火,中央属土,秋天属金,冬天属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五行的基础顺序。春天的本色是青,夏天是红,秋天是白,冬天是黑。这是成语“青红皂白”的由来。中国人把日月星辰的运行划分为二十八个星区,即二十八星宿。东南西北各七个星区,东方七颗星的排列被想象成龙,西方七颗星被想象成虎,南方七颗星被想象成大鸟,北方七颗星被想象成蛇和龟(战国之前的记载是鹿),这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由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