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用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激活文化与传统
中国人的大局观(连载6)
○ 穆涛
  穴居时代,人们的住处是没有窗子的,而是在屋顶的正上方开凿一个洞,一是采光,二是先人们在屋中央生火取暖做饭,便于排烟通气。穴居时代结束后,人们筑屋开窗,灶也移至偏侧。但“中霤神”依然作为“家神之主”而精神存在着。“中霤神”是家神,“家主中霤,而国主社”(《礼记·月令》),一户人家敬祭中霤神,国祭土地神。此时的祭品是“五脏”中的心,取“心系中央”之意。
  秋天三个月,古称孟秋、仲秋、季秋,包含六个节气,每个节气各有三候,共十八种物候。
  七月,先立秋,后处暑。立秋的初候,“凉风至”。凉风,八风之一,是西南风。凉风到达极致之后,秋风始来。二候“白露降”,西风吹来,天气下降,雨后呈现茫茫白色,此时是雾状,尚未凝结露珠。三候,“寒蝉鸣”。处暑的意思,是暑气至此而止。初候“鹰乃祭鸟”,鹰已长大,开始捕食鸟。二候“天地始肃”,阴气开始产生。三候“禾乃登”,成熟曰登,庄稼此时首熟。
  八月的节气是白露和秋分。白露节气到,植物叶子上始见露珠。初候是“鸿雁来”,鸿雁自北南来。二候“元鸟归”,燕子南归。三候“群鸟养羞”,羞,食物。群鸟开始储备过冬食物。秋分,也称日夜分。初候,“雷始收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阳中收声。二候,“蛰虫坯户”,冬眠动物开始修缮洞口。三候“水始涸”,河水流速趋缓。
  九月的节气是寒露和霜降。寒露的初候“鸿雁来宾”,先至为主,后至为宾,最后一批鸿雁南飞。二候“雀入大水为蛤”,河湖中见蛤。三候“菊有黄华”,菊花开。霜降的初候“豺祭兽”,豺捕食。二候“草木黄落”,草黄,树落叶。三候“蛰虫咸俯”,冬眠动物不再进食。
  据《礼记·月令》记载,中国古代政府秋季三个月的工作要点,归纳起来大致如下:
  1.农历七月,死刑囚犯开始行刑。“用始行戮”。
  2.军事训练,练兵比武,做好作战准备。“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桀俊,专任有功,以征不义”。
  3.命令司法官员完备法规制度,修缮监狱,完备刑具,严格执法,维护治安。“命有司修法制,缮囹圄,具桎梏,禁止奸,慎罪邪,务搏执”。
  4.完善堤防,防范水灾。修宫室,起墙垣,筑城郭。“命百官,始收敛。完堤防,谨壅塞,以备水潦。修宫室,坏(坯)墙垣,补城郭”。
  5.农历七月,进入天地收敛的时令,这个月,不分封诸侯,不任命重要官员。不奖赏土地,不外派大使,不大量支出钱财。“是月也,毋以封诸侯,立大官。毋以割地,行大使,出大币”。
  6.农历八月逢中秋,是敬月老。“是月也,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
  7.农历八月,筑城郭,建都邑,挖凿地窖、粮仓,开始储备过冬物资。“是月也,可以筑城郭,建都邑,穿窦窖,修囷仓”。
  8.农历八月,简化关隘通行手续,降低市场收费标准,出台鼓励商贸政策。“是月也,易关市,来商旅,纳货贿,以便民事”。
  9.农历九月,命令百官全力做好各种物资存储工作,以应天地收藏时令。“是月也,申严号令。命百官贵贱无不务内(纳),以会天地之藏,无有宣出”。
  10.命太宰总结农业生产成果,妥善做好统计工作。皇帝的籍田物产收归神仓(祭祀天地物品仓库)。“乃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谷之要(要,统计之计算),藏帝藉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11.九月,举行祭祀五方帝的大飨祭。五方,指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也包含春、夏、秋、冬中的五行和五色,春主东方,属木,青色;夏主南方,属火,赤色;秋主西方,属金,白色;冬主北方,属水,黑色;土主中央,黄色。五方帝具体是,东方青帝伏羲,南方赤帝神农(炎帝),中央黄帝(轩辕),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颛顼。“是月也,大飨帝,尝”“春祭曰祠,夏祭曰杓,秋祭曰尝,冬祭曰烝”(《尔雅·释天》)。
  12.召集国内诸侯,以及京畿之内的各县官员到京,召开特别会议,确定并颁布来年十二个月的时令朔日。确定诸侯的贡赋,以及向百姓征税的标准。“合诸侯,制百县,为来岁受朔日,与诸侯所税于民轻重之法,贡职之数,以远近土地所宜为度”。
  13.九月,天子教习民众田猎,操习五种兵器(弓矢、戈、矛、殳、戟),颁布养马和使用马的政令。“是月也,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班马政”。
  14.九月,鼓励百姓伐木烧炭,以备冬天之需。“是月也,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
  15.九月,督促官员审理案件,不要出现积案。“乃趣(趋)狱刑,毋留有罪”。
  中国古代,对天地间自然现象的认知与解释,在今天看来,因为受科学能力的限制,有一定偏失之处,但其中包容的哲学思考,也是极具魅力的。
  “阴阳大制有六度:天为绳,地为准,春为规,夏为衡,秋为矩,冬为权”(《淮南子·时则训》)。这是准绳、规矩、权衡三个词的出处。中国人自古重视四季的变化,受益于四时,也受制于四时。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四季与天地齐功,称四个季节为天,分别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春为苍天,夏为昊天,秋为旻天,冬为上天”(《尔雅·释天》)。“四时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星辰者,天之期也;虹霓彗星者,天之忌也”“天之偏气,怒者为风;地之含气,和者为雨。阴阳相薄,感而为雷,激而为霆,乱而为雾。阳气胜则散而为雨露,阴气胜则凝而为霜雪”(《淮南子·天文训》)。“日出而风为暴,风而雨土为霾,阴而风为噎。天气下,地不应曰雾;地气发,天不应曰雾。雾谓之晦”(《尔雅·释天》)。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