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实践教学为导向,强调学为中心,注重培养能力,倡导教学过程中实施“教、学、做 ”一体化,遵循“实践中发现问题,理论解决问题、理论中产生疑惑,实践中寻求答案”的学习演进轨迹,在岗位工作过程中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理论运用和实践能力的融合共长。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与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契合
为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地方师范院校近年开始聚焦实践教学,然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成效并不乐观,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人才需求规格未完全对接。审视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师范生培养课程体系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割裂严重。“教师职业生命的成长根植于多姿多彩的教育工作实践,在指导、批评、建议和反思中锤炼,在锤炼中提升专业化水准。这种实践,并非理论之后的实践,乃是与理论同生同长相互交融的实践。”[1]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必须理论实践相融合,英语专业具有应用性属性,语言知识需与语用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同生共长。
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三点优势:其一,符合语言习得规律,强调学用结合。理论一体教学尤适用于专业基础课,如“英语阅读”课程中,通过阅读实践习得阅读技巧和策略,实现学用结合。其二,“理程一体化”符合师德养成规律,符合实践智慧生长逻辑,能助力智慧形成,适用于教师教育类课程,如“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中,在课程设计实践中夯实学科教学理论。其三,“理程一体化”教学能够促进实训教学提质,厘革实训教学思路,如“课堂教学实训”,“理程一体化”教学一方面为师范生教学实践提供知识支撑,指导师范生运用科学理论来实践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师范生借助课堂教学实践来检验理论的有效性、实效性和正确性。课程与实践的互补和协同可有效提升师范生的语言教学能力。基于此,“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从做中学”在英语人才培养中具象为语言学用结合、教育教学能力的理实融合,契合了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特性,学用结合淬炼语用能力,理实相融淬炼教育教学能力。
二、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
1.加强教学顶层设计
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立足人才培养,从课程大类着手做好顶层设计,在“纵向上使各个知能层次、各个教学环节保持方向的一致性,在横向上确保各种教学要素能够协同发挥作用”[2]。首先基于地方基础教育人才需求,研习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审视软硬件环境,择选相关课群,制定“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案,统筹确定课程功能、结构层次和内容体系。其次关注时间配置,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时间配比、组织形式,实现理实教学协同进行。根据教师岗位能力需要和课程属性,确定三类课群实施“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
(1)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分为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英语阅读”“听力”“口语”“语音”等技能型课程采用“1(理论)+3(实践)”课程组合形式,“语法”“写作”等知识技能型课程采用“2(理论)+2(实践)”课程组合形式。
(2)教师教育类课程
教师教育类课程分为知识型和知识技能型,对于“教育心理学”等知识型课程不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班级管理”“课件制作与现代信息技术”“英语学科教学论”等知识技能型课程采用“2(理论)+2(实践)”课程组合模式。
(3)校内实训课
校内实训课程,如“课堂教学实训”“三笔字”等采用“1(理论)+3(实践)”课程组合形式,让实训的“做”与教师点拨的“讲”结合,实现“做中学,做中思,做思学互促”。
通过三类课群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师范生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将实践感性经验凝练、提升为理性认识,形成专业理论课、教育教学实习形成理论教学、理实一体教学、实践教学三类教学方式结合的英语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全课程轨迹。
2.革新教与学固有观念
“理实一体化”课程最终践行者是教师和师范生,落实其教学效果必须变革师生学习惯式,关注师范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全方位发展,使其在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的共振中享受职业能力持续提升的获得感。教师需超越教材,根据师范生学业进程统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梳理理论知识,探寻理论与实践间的契合点,通过科学设计和训练激发师范生的学习自主性,根据习得轨迹确定教学目标和差异化学习进度,通过“实践—反思—习得—再实践”螺旋式上升学习演进,在理论与实践互融互通进程中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3.UGS构建实践教学共同体
依托UGS协同育人平台,大学、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携手组建基础教育一线教师、行业专家与专业教师构成的实践教学共同体,助力“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贯彻地方师范院校的应用型办学定位。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共同体教师须对区域教师职业岗位特点进行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基于典型情境中教育教学活动的理实一体教学来提升师范生职业能力。
先习得理论知识,再进行实践实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内生互促,往往在实践教学中再强调理论知识,费时费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直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现象,强调“从做中学”,理实并进,相辅相成,打破固定教学框架,实现了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相融互促。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应用型办学定位、教育教学能力养成规律以及语言习得的语用结合属性决定了其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敞开。基于教师岗位能力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将会进一步激发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和英语语用能力的提升,促成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区域基础教育英语教师需求规格的无缝对接,需我们进一步关注。
参考文献
[1]彭寿清,蔡其勇,苏贵民,等.实践取向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2(7):107-111.
[2]郝红翠,龚春艳,教师教育课程理实一体化的价值、困境与对策[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3):88-92.
基金项目:
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1BG044);咸阳师范学院教改项目(2019Y048);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研究项目(2021ND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