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虽不冷,庄子却依旧少人。
初冬的阳光柔柔地铺在村子的每寸肌肤上,宝蓝的天空水汪汪的,可愁坏了丹青手,似乎从哪里着笔都不太合适,万一涂抹不均岂不坏了雅致,干脆收手。
国道上的银杏、法桐、国槐……叶子已大都变黄。庄子小道上的柿叶已没了影踪,徒留一树红艳艳的果子,小鸟依人般依偎在灰秃秃的枝丫上,有些被鸟儿啄走了一半,另一半便落在了脚下松软的泥土中。
我和弟弟外出办事,沿途的主场便是这小灯笼般挂满枝头的柿子。“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隔窗爱竹有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红彤彤的柿子招来叽叽喳喳的喜鹊,给寂静的村庄平添了几分烟火气。柿子飘红的季节都不用担心迷路,只要有柿树的地方就有通向村外的路,还一点都不逼仄,绰绰有余的两车道。微风中一望无垠的麦田翻着层层波浪,天蓝地绿柿艳。金色的阳光暖暖的,几只猫咪在惬意悠闲的时光里半睡半醒。
到达目的地,弟弟忙去了,鲜有的闲情逸致驱使我下了车,沿着不宽的柏油路溜达溜达。路的对面横着一条小道,左边就是一棵高大的柿树,枝头上站着一人,手里提着鋬笼在卸柿子,树下有两人在摘枝头的果子。右边的树上则挂满了皂角,黝黑扁长的皂角甚是繁茂。皂角可真是个好东西,儿时家家离不了。熟透后被采摘下来除去灰尘,再用石头砸成一截截,泡到水里就出了泡沫,用它来洗头洗衣服,简直是纯天然的清洁剂,是村口的涝池边上、洗衣盆里、搓衣板上的孪生物。把它裹在洗浆的污渍处用木棒槌多捶几下,揭开取出来还可重复使用,洗浆出的床单被罩衣裳晾在晒衣绳上经太阳一照,空气里便到处散发着淡淡的幽香。
柿子和皂角莫非走到哪里都密不可分?我单位的院子就有这么两棵已有些年头且相守相望的大树,柿子是嫁接的,果子不大却是皮薄汁多;皂角很难到手,须得是刮风下雨的翌日才可以捡到且大都带着虫眼。这棵树,单单瞧上一眼须得将头仰到底才可以。经过一番细细寻找,费老劲才捡了枚皂角。
“娃呀,你拾那东西做啥呀?”柿树下的老人开了腔并拿起一竿子柿子递了过来。真的捡它有何用呢?我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想重拾儿时的记忆吧。恍惚中只觉得那老人的背影酷似已离世的外婆,眼圈有点发酸。攀谈后得知,他们将柿子收了卖给客商,一斤也就几毛钱。我问他们为啥不做成柿饼或者直接快递卖出去,不是收入能更好点吗?
其实,柿树家里就有,今年果子成了,摘下来估计不下一笸篮,但盛情难却,我收下了这一竿,连同那截皂角放进后备厢的小盆子里,腾出手进了一家超市。小小超市东西很有限,挑来选去买了包甜麻花送给了那位酷似外婆的老人。
下午回到家时母亲去了大妈家,弟媳在做柿饼。说起柿饼,大概比柿子更受欢迎吧。据说,三到五斤的柿子才能做一斤柿饼。其制作方法说简单也不难,说难也的确不易。首先得看好一周多的天气,保证不下雨不连阴,否则削了皮的果子串起来发霉就白瞎了。去年弟媳就吃了没查天气预报的亏,一周的连阴雨白白浪费了娘家精挑细选带回的好果子。好在她是个吃一堑长一智的聪明人,吸取了教训,我相信她这次定能成功,并默默祈祷我侄女今年能吃到她母亲亲手制作的手工柿饼。我拿出这一竿柿子,弟媳选了一枚软点的尝了说,这柿子和咱家的品种不一样,色彩更鲜,后味更甜……她的话使我愈发不能自已,卸下弟弟拿回来的东西,买了麻纸和冥币,叫了母亲匆匆朝着外婆的坟头驶去……
沿途的柿子依旧繁茂累累,掩映在寂静的村庄里,在蓝天的映衬下红得愈发惹人爱怜。因了“柿”与“事”同音,用以寓意“事事如意”因而被称为民间的吉祥果。刘禹锡称之为“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齐白石老先生不仅画柿子还喜欢写柿子:“柿子红了枝头,人心更红”“柿子熟了,父母忙着摘,孩子忙着吃”。他的《六柿图》,六个柿子巧置于篮中,设色朴雅,心静意清,用笔憨态纯厚,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自然天真,极富有意趣。
愿如诗如画的那一抹红俨然乡村振兴的战略燃遍田间地头,愿“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