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13日
一场千年中国社会大变革 一代陕北知识分子大觉醒
长篇小说《大陕北》(连载9)
○ 姬晓东
  受到鼓舞的万向明伸出手,说:“马小姐果然超凡脱俗。来,我们正式认识一下,榆林中学的万向明。”见马苗垂下头,把书捏得更紧,万向明继续道:“小姐是米脂女校的高才生。”“万公子见笑了。”马苗低垂柳叶眉,轻声道。
  “马小姐。”万向明唤道,马苗的开口,令他惊喜万分。
  “榆中,是一座陕北人仰慕的好学校。”马苗低声说。
  “我们两家,渊源全是生意上的事。如果撇开生意,再发生点其他,比如联姻之类的,那一定会在陕北,不,陕西,所向披靡的。”受到鼓舞的万向明脱口而出道。
  “你乱说甚哩。”马苗嗔怪道。“万公子,老爷找你。”黑暗里,传来李四的声音。
  马苗紧跑几步消失在茫茫夜色中。过了一会儿,李四站在她的闺房门口,说小姐要当心,万公子不是好人。马苗皱起了眉头,说你走吧,我要睡觉了。和她青梅竹马的李四,人品好,长得也精神,对自己好得没的说,但毕竟,他是长工。
  一盏汽灯将马老爷的窑洞照得亮如白昼。胡管家和万向明期待马老爷给个说法。马老爷却让下人拿来两个印花瓷碗,说请二位用餐。万向明真是饿了,后晌是洋芋擦擦,还放了香气扑鼻的油炸泽蒙,可他一门心思在马小姐身上,哪有丁点胃口。这会儿面对卧着鸡蛋的清汤面片,便狼吞虎咽起来。胡管家吃着面仍不忘使命,问马老爷事咋弄。
  马瑞琪把拐杖使劲一戳,说:“明大早进城,我当场给说法。”
  无定河畔升起的炊烟,比太阳升起还要早。饥饿的日子里,无米下锅的穷人们,烧火烧出了恓惶,富人家,也不敢高调冒烟,唯恐招来灾祸。赈灾现场却是热火朝天。马伯雄指挥大家把火烧旺,守候的饥民似汹涌奔腾的潮水,碾压细水长流的无定河。他们有的坐,有的站,有的卧,现场秩序井然,这是李胡子的功劳。“你,给我出去,穿戴得像个相公,咋有眉眼吃舍饭?”他吼喊着,将穿对襟衬衣的中年人扯出了人群。
  “等等。”马伯雄舀出一勺稀饭,倒进中年人的洋瓷碗里。他知道这个外号叫常魔鬼的是城里的名人,范进式的人物。唉,连大门大户的常家也吃不饱了,一般百姓的光景就可想而知。
  干涸的河滩腾起黄尘,是一队警察踢起的,他们的到来打破了原本的井然秩序。“谁让在这摆摊设点,扰乱社会治安的?”说话的是警察局的张局长,模样算周正,但口气与模样极不协调。“长官好,你们这是干吗?”马伯雄淡定地问。“看来是你弄起的了。自个儿收拾,还是帮你清理?”张局长问马伯雄。
  马伯雄将饭勺搂在怀里,说:“回长官,摊子是我弄起的,大家鼓掌,欢迎警察帮我们维持秩序。”“我们来维持秩序?还真把警察当你家的护院队。现在撤,还能免你无罪。”“赈灾救命,何罪之有?”马伯雄问。“阻拦百姓逃命,非法聚集灾民。明面上吃舍饭,暗地里让国民政府难堪,这算不算罪?”
  “哈哈,这天下的罪有无数,把赈灾救人当犯罪,古今中外,历朝历代,闻所未闻。佛家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现在是国民党政府……”
  “政府咋了,你们就能为所欲为?赶紧撤,不然本局长不高兴了。”
  “不高兴是你的事,我们做的就是熬好每锅稀饭,救更多的饥民。”马伯雄针锋相对地说。
  “后生花麻得撩嘴,是想知马王爷长几只眼?给我动手!”张局长说着一扬手,众警察齐扑上来,扯开四周的百姓,抡枪托要砸锅碗瓢勺。
  “张局长,老夫请你手下留情。”马老爷闪现出来,道。他的身后站着常管家和万向明、胡管家。
  难怪这小子硬气,原来娃娃后面站着大人,张局长想着,说这不是甚庄园的老爷吗,你咋来这个乱哄哄的地儿。马瑞琪是米脂乃至陕北著名的乡绅,张局长很是熟悉,但此时有意装作不熟悉,求人的人就是根葱。
  “我要不来,保不住你会弄出多大的动静。真纳闷了,警察不去保百姓平安,跑这儿兴师动众。”
  张局长凑过去对马瑞琪耳语,道:“这是执行王县长的命令。灾民聚集在县城吃舍饭,让政府的面子无处可搁。”
  “多大的面子,比饿死人的事还大?”马瑞琪的拐棍在地下使劲戳着,问。
  “死人事是大,但看死在哪里。出了米脂地界没事。聚在这儿,死了,责任啊。”张局长说。
  “服了你们!哎,马伯雄,我问你,拦路劫米,成何体统?”马老爷不再搭理张局长,开始斥责起儿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