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22日
攒言子
○ 黄卫君
  言子者,歇后语也。攒言子,就是说歇后语、俏皮话,它在陕甘川一带十分流行。歇后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分成了两部分,第一部分用一个诙谐幽默、通俗易懂的比喻做引子,像是谜面一样;后一部分是后衬,像是一个谜底。在一定的语境中,你要是说出了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别人就能领会它的本意,顾名思义就是歇后语。歇后语是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它包含了生活的智慧。它就像是生活中的一朵朵浪花,盛开在人间的烟火里。它幽默风趣、妙语连珠,成为民间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村中的舍娃也算是一个攒言子的高手。老师说他心性高,悟性也不错。知子莫若父,他爹说舍娃爱耍小聪明,就是一个唱戏敲着铜盆子——不着调的人。有一次舍娃和他哥去割稻子,两人打起赌来。舍娃说:我出个谜子(谜语)你猜,猜对了你的活我揽了,你回去睡觉;你猜不上,我的活你揽了。他哥不屑一顾地说:愿赌服输。舍娃出了谜子:一头水牛卧深滩,头湿尾巴干,你猜是个啥东西?他哥口拙,又让太阳晒昏了头,半天愣是答不上来。舍娃轻飘飘地说:你一天到晚谜子地里活人,水马勺都不知道!他哥倏地明白过来:对头,水马勺躺水缸里就是这个样子。舍娃高兴地回家去睡觉,边走边骂他哥:你就是灶火里的风匣子(风箱) —— 不拉不开窍。舍娃从小被乡村俗语耳濡目染,日积月累地就能出口成章。他把歇后语当做武器去攻击别人,活成了乡亲们眼中的二流子。去年春节前我在村口遇见他,问他现在过得怎么样。他讪笑着说:我现在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旧时盛夏的夜晚暑热难耐,村里人都爱到场院里去乘凉。大人们聚在一起谝闲传,拉家常。一个人只顾自己吸烟,另一个人不满地说:你简直是麦秆子吹火。抽烟的人马上反唇相讥:还嫌我小气,你就是老鼠子进油壶——只进不出的人。又有人加入进来,你一言我一语地攒起言子,说着俏皮话,气氛更加热烈。平日里田间地头,场院屋头都是言子生长的沃土,现在都齐刷刷地展露出了头角。旧时没有电视机,夏夜乡村场院里像是在进行一场精彩的文艺表演,有群口相声、猜谜子,有小伙伴们在玩游戏捉迷藏。那可真是三伏天里放烟火——热闹非凡。下弦月时人们还在场院里谈笑风生,忽然村中传来了暴风骤雨般的咒骂声。仔细一听原来是村里两个泼妇骂街,好像竹竿捣了鸦雀子窝——叽叽喳喳地吵成一片。她们都是民间语言的高手,亮亢的骂声里夹杂着言子、谚语等等的俗语,不打草稿就能出口成章,连珠炮一样让人无招架之功。现在棋逢对手,那简直就是一场恶战,极尽恶毒之词、淫秽之语。一句句如重磅炸弹,炸得人仰马翻。大人小孩顿觉无聊,纷纷回家睡觉。那嘈杂的声音如淅淅沥沥的雨点到了天明才稀疏下来。清晨只听见一个人弱弱地扔下一句:八十岁学唱戏——没出息了!一夜的战火彻底熄灭。后来村子里便静悄悄的,只有寂寞的风吹拂着旧梦,好像久久不能醒来。多少年后场院里站满了新屋,一个望着一个都缄口不语。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我的乡亲们就创造出了许多崭新的歇后语,佘书记就频频地出现其中。佘书记曾经是我们公社(现在的镇)的书记,黢黑的一张脸,爱叨着一个黄铜烟锅,要不是胯下那辆加重红旗自行车,谁会把他当成公社书记。他常常骑着自行车下乡,车子骑得飞快,于是就有了“佘书记骑自行车——望尘莫及”的新言子。遇上社员们犁田插秧,佘书记裤腿一挽就下田帮着插秧,就有了“佘书记栽秧——善栽(哉)善栽(哉)”的戏谑之言。佘书记说我就是泥腿子出身,栽秧就是小菜一碟。有一次下乡派饭,安排到我们村老李家。到了饭点,佘书记看见老李媳妇端上来一大品碗浆水面,便欢喜得不得了。一筷子下去却挑起两个黄澄澄的荷包蛋,顿时停住了手,嘴里忙不迭地说:这才是了,这才是了(这是我们当地的客套话,表示抱歉,不好意思)。佘书记把两个荷包蛋分给了老李家的两个孩子,酣畅淋漓地吃了一大碗浆水面,最后还是付了两个鸡蛋的钱。这件事不胫而走,众人又创造出一个新的歇后语:佘书记吃鸡蛋——这才是了。茶余饭后攒言子、讲冷笑话时拿出来互相调侃一番。四十多年过去了,人民公社早已换了模样,稻田里矗立起了工厂,佘书记骑着他的自行车消失在西天的烟霞里。只有佘书记吃鸡蛋的歇后语常常挂在乡亲们嘴边,成为了经典。
  言子就像人世间的盐,它给素淡的生活里添盐加醋,生活就会变得有滋有味。言子亦如一壶老酒,口味纯正,滋味悠长。不经意间脱口而出几句言子,就像是老牛卧水,溅起了朵朵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