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30日
美在浐灞
○ 常晓军
  当第一声鸟鸣唤醒东方的晨曦,沉睡了一夜的浐灞也渐然醒过来,天地处在一片安静之中,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安详的人间图景。
  清晨的光是纯彻的,如一根根尖利的松针;水是五彩的,斑斓着缤纷;树是锦绣的,高低错落、红黄相杂。无论是密不透风的交织,还是美至极致的曼妙,永远都是轻泛着至美。
  行走其间,风拂清气,水裹草木,时光芬芳成最美的诗篇,心情也会不由自主地变得淡然起来,仿佛那种淡了流年、彼岸花开的声音。
  浐灞,是浐水和灞水的融汇结合。人们常说玄灞素浐,恰恰这一阴一阳、一柔一刚的结合,让这地理意义上的存在,成了久盛不衰的言说。从“蓝田猿人”到母系氏族公社,浐灞的土壤上始终萌芽着人类和城市的记忆。踏水而行,拂柳抒意,从旖旎的风光中,读出生机勃勃的诱惑与诗情画意,才明白风是如此懂得撩人情绪的,不经意间就用芳香四溢的花香,拂绿了河岸,吹醒了每个封存在细节里的寂静。吐蕊的嫩芽掩映在春意中,倒映在桥旁、河堤,以无与伦比的美在浐灞勾勒出悠然和惬意。就像是一种不经意的偶然,不知道谁醉了谁的流年。
  从某种意义上说,来浐灞不需要太在意季节,毕竟不同季节有着不同的心情与感受。可要真正懂得浐灞,我以为最好还是来看水。无论在岸边以水拂面涤尘,卷起裤腿在浅水处摸着小鱼,抑或驾舟荡漾水波中,才会如愿以偿实实在在地走进浐灞,并让这种感觉遍布全身,甚至融入到灵魂中。水是触手可及的,是那么的静,静得像沉淀了几千年一样。水是柔软的,光亮柔软得如同丝绸一般,一圈涟漪、一朵水波、一股激流,激荡出的都是无数的沸腾。此时,你才会发现这水不只是绵软洁净,还有着太多无法言说的雄浑、粗犷。
  在我的印象中,浐灞的震撼和张扬不是光晕下的景致,不是蕴藏中的丰富,而是漂洒着季节和温度的气息。无论人在何处,都能感受到这独具浐灞冬温夏凉的味道。那是湿地的清新味儿、翠绿的草木味儿、散漫的风雪味儿、坚冰融化的味儿,那是美好的时光味儿、自然的气息味儿、绝妙的创意味儿、文化的真谛味儿,那是天地灵气味儿、万物精华味儿、飘扬的时尚味儿、厚实的历史味儿。不是么,一朵桃花吐露的清香中,可以看到村庄的温暖;一枝芽苞绽绿的灵动中,可以展现出生命的暗香;一滴晶莹寂静的水珠,可以映照出岁月的漫长。甚至连零落在地上的鸟粪,都可以想象出蓬勃,更不要说尘土、印迹、风、雨这些习以为常的存在。但在此前,沿着被挖得面目狰狞的浐灞河道行走,看到的都是四处乱窜的地鼠,到处都是被焚烧过的苍凉,绿褐交错中有着太多难忘的痕迹。完全就是弃儿,大家都来这里挖沙、倾倒垃圾,一年四季都是臭气熏天,但如今变化却是不曾想到的。水波荡漾的光影,草木拔节的声音,塔铃舞动的明快,鱼跃鸟翔的自如,在这里都成为诗情画意,都不断滋养和丰富着内心,似乎就和梦一样。
  见到一位在水边画画的人,他把自己和背影深深地藏在芦苇丛中。静静站在他身后,我想,他大概和钓鱼的人一样,怕来来往往的人惊扰这份难得的宁静吧?我也知道,他画的是一种心情,守的是一份意境。画面上内容是秋日水景下的奥体中心,近处是裸露在水中的石头,远处鸟在水面上惬意飞翔,再远处是冒着炊烟的村庄,顿时就唤醒了潜藏心中的记忆,让人触摸到逝去久远的童年。一聊才知道,这位山东籍画家自打来过一次浐灞后,就决心要留下来。从那以后,他一张张画纸上闪现出的全是雨色浐灞、阳光浐灞、绿意浐灞、水意浐灞,浐灞让他着了魔一样地迷恋,甚至连手机屏保也是用心勾勒出的浐灞速写。这无疑是一处美丽的地方,那扑面而来的无比温情,让人从中感受到生态区别样的活力。尤其是东方欲晓之际,沉浸在灯火辉煌中的浐灞,渐渐从若隐若现的闪烁中脱颖而出,像极了镶嵌五光十色的美丽珍珠。从那清秀的轮廓中,依稀可看到浐灞即将上演的繁荣,如同一曲交响乐的旋律,连周围的建筑也都披上了漂亮而又不凡的外衣。最让人感动的是,他还和画家何汶东、姬成春、明亮等人历时数月,集体创作下19米的长卷——《浐灞春晓图》,将浐灞的风景、地标和各种变化通过酣畅淋漓的笔墨呈现,以至于让眼前的风景望不穿、想不尽、听不够。这样的文化自信,无疑为浐灞生态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精神文化力量,从文化角度激励和助力着“浐灞铁军”继续追赶超越,砥砺前行。
  浐灞,水色无涯的浐灞、绿意无边的浐灞、草木灵魂的浐灞、时间背影的浐灞、诗意咏叹的浐灞,就仿佛是写意的山水,以简单而巧妙的运笔就在随势的摇曳中,表现出了充满着历史厚重的源脉之地。愈往绿色深处走,时而有风吹来,所有的树叶都充满诱惑地动起来,才知道好久没有聆听过大自然的动静了,以至所有声音到这里都积聚成旷远,连云朵也变成蚕丝缠绕,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旷远与悠远,新的一天便从灞水之滨的唯美时光中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