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07日
职业病(小小说)
○ 周永兰
  刚出诊所没两步,嗓子又一阵奇痒,差点把草珊瑚含片咳出来。
  背后有人叫我,竟然是钟老师。她退休以后,更加精神了,一身长裙,衬托得她更是婀娜,哪里像个年近六旬的人。
  “咽炎犯了吧?”不待我回答,又看着我手里的药片,关切地说:“还开有其他药吧?光吃这不抵事。”
  我点点头,把手里的袋子提起来给她看。她笑了:“好,按时吃药,千万别拖。这病,退休了就好了。”说着,冲我摆摆手,说今天请了人去给广场舞蹈摄像,不能迟到。
  钟老师曾经是学校唯一的专职音乐老师,歌声清脆如百灵,舞姿优美似孔雀。她一周近20节音乐课,一节不落。学校的大型活动,编排节目都是她。课上得好,学生喜欢;节目精彩,领导高兴,她的名气越来越大。可到了四十五岁那年,却不得不放弃音乐教学,嗓子坏了。因为常年过度用嗓,导致声带严重损伤,长出“小结”,几乎喑哑。去几个大医院治疗,给出的建议大同小异:避免刺激性食物,尽量少用嗓子。
  钟老师不得不告别心爱的音乐课,在教导处、总务处干些杂事。一学期过后,嗓音渐渐好转,但与昔日相比相去甚远。领导商量,学校师资力量缺乏,长年聘请代理教师不是办法,她距离退休还有十来年,不能一直“打杂”,还是要带课。找钟老师谈话,她爽快地表态:听凭学校安排。
  于是,钟老师就带上了二年级某班的语文。领导考虑:钟老师没教过语文,就在一二年级循环;一年级小孩子刚入小学,养成教育很费口舌,钟老师嗓子不好,就先带二年级。
  钟老师教语文,家长有疑虑。领导不愧是领导,慧眼识人:一个教音乐认真的人,教语文差不了。一学期过去,别班的家长开始羡慕钟老师班的家长了:作业少,成绩还好,关键是娃爱学,你们少操多少心啊!
  一年后,钟老师该教一年级了,有家长悄悄打听,想把孩子分到钟老师班上。领导高兴又烦恼,一次次给家长解释:我们的老师都很负责,分班必须均衡。
  我到这所学校两年后,钟老师就退休了。跟我搭班的男老师与她共事多年,提到钟老师,他感叹道:“她呀,职业病!”我以为他说的是钟老师的嗓子,他点点头又摇摇头,说不全是那。
  原来,钟老师嗓子出问题后,她在县上当领导的亲戚建议她去教体局工作,她不去,理由竟然是:习惯了学校的生活,换个环境不适应。“多少人想方设法千方百计离开教学一线,她居然喜欢教学。这不是职业病是啥?”
  我第一次见到钟老师,是听她的公开课。根据学校制度,她当时的年龄完全可以不上公开课。那天走进教室,我几乎被震撼:教室后面、过道,坐满了听课的老师,有本年级的,也有其他年级的。孩子们个个坐得端端正正,腰背挺直;桌面很整洁,课本、练习本和铅笔摆放在合适的位置。钟老师穿着卡其色风衣,洋红色连衣裙打底,面带微笑,优雅端庄。
  一节课下来,我完全明白钟老师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原因了。她对工作有种近乎虔敬的态度。课堂上,她态度温和但要求严格,始终微笑却纪律良好。教学方法灵活,资源运用适当。她很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整节课说话不多,但是目光、手势和体态都在传达信息,或赞美,或否定,或提醒,或鼓励。我听得入了迷,直到她胸前的扩音器传来宣布下课的声音,才发现一节课已经结束了。她的声音比较沙哑,想起传闻中她银铃般的歌声,我突然有些难过。
  连着吃了两天药,嗓子疼痛减轻,但是药一停,又觉得嗓子发痒,开始咳嗽。没办法,我又去了那家诊所。
  医生悠闲地坐着,正在看视频。见我进去,他放下手机,笑着问我:“还是不舒服?”我点点头,目光瞥见了他手机上的视频,咦,那不是钟老师么?她在领舞,动作优美舒展,扩音器里传出她认真的声音:“向左,一二三四……”
  “跳得好吧?这是咱们县最牛的广场舞团。”医生笑着站起来,示意我坐下,张开嘴,他打开手电筒边看边说:“这个领舞的钟老师教得好,就是规矩太多。不能迟到,跳舞时不能聊天,不能结小团体,不能说人是非。”
  他收起手电筒,接着说:“我媳妇有次迟到了,硬是认错道歉,才算过去。那些跳舞的又敬她又怕她。”
  扫码付钱,他把药递给我,笑着说:“你这也是职业病,别着急,慢慢来。平时多用胖大海泡水喝,加几朵菊花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