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02日
如莲
○ 张焕军
  到了夏季,常会选择去莲湖公园晨练。结束后,又通常会绕着荷塘走走,拍些照片,选几张认可的发至朋友圈。
  莲湖公园里的“湖”,准确点说,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大一小,类似于一个不规则的“哑铃”被斜放在了公园里。东南方向的湖面大一些,供游人泛舟戏水。来公园锻炼的人,先是围着它转圈儿。疾走的,小跑的,一圈下来,与在操场上走圈的距离差不多。湖岸栽有柳树,枝干粗大,枝条低垂,与四周葱翠的树木一道把水面映衬得碧绿碧绿的,如同一块巨大的宝石。西北面的湖面要小许多,有前者的三分之一,水里栽满了荷花,称其为“湖”似有些牵强,叫“荷塘”更为适合。每行至此,不由得会想起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只是我从未在夜色中到过这里。
  两湖之间由一座不大的石拱桥连接,东南面的湖水略高一点,湖水通过桥洞缓缓流向池塘。荷塘里最忙碌的要数鸟儿了,它们一刻不停地在塘中穿梭,在这片荷叶上停一下鸣几声,又飞到旁边的叶片上叫几声。
  夏季喜欢去莲湖公园晨练是有原因的。这里的植被好,树木多,品种也多,且高大遮日。公园有一百多年的建园史了,园子里林木茂盛,楼台亭阁掩映其中,有种曲径通幽的野趣。晨光里斑驳摇曳的树影与波光粼粼的湖面,给人锻炼的乐趣和活力。最是那塘多姿多彩的荷花,个个像是老友,或含蓄,或笑着瞅着往来的人们。
  我家老屋在莲湖路上。老屋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建成的,是2000年单位分配的福利房。老屋陈旧,也没电梯,平常住得少了,多数时间住在妻子单位的公寓楼。公寓楼在长安郭杜,离南山倒是较近。站在莲湖路上,朝东是莲湖公园,往西是环城公园,两头距离差不多,一站公交车的路程。
  与莲湖公园接触最频繁的时期,是孩子五岁那段时间,送她去公园里学书法,一周一次。记得,湖北岸有个不大的院子,几排平房,院子雅致安静,屋子里墨香四溢,作品挂满四壁,大堂的门楣上是一块“弘文馆”的匾额。学了一年光景,后来孩子兴趣转移了,便没有再继续下去,学书法时,老师给刻的闲章至今还保存着。当年在弘文馆教书法的老师,现如今几乎都成了陕西书界的名流。若干年后,再来莲湖公园,已不见了弘文馆的踪影,院子还在,门头却换成了某教育基地,大门常是闭着的。
  癸卯六月初一,那天,东方熹微,空气清朗。下楼,直奔莲湖公园。这是入夏头一次去,目标明确,晨练后拍些荷花。兴许是早了点的缘故,公园里人并不多。先绕着湖面走了几圈,接着又慢跑了一圈,之后做了会儿操,感觉周身通畅舒展。看时间,还早,于是来到了荷塘边上。生活中充满了未知,迎着朝阳,散散步,赏赏花,拍拍照,开启新的一天。
  赏荷的乐趣莫过于别样的发现。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青涩,亭亭玉立傲视群芳的孤寂,半开半合隐于荷叶之下的娇羞,花瓣渐落莲蓬凸起的窘态,以及如话筒般伫立水中待朽的枯荷,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一枝与一枝不同。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共性,也有自在绽放、各得归所的个性。想想,自然界无不是这样,万物只有随性生长,才能有多彩缤纷的世界。
  荷花除了观赏外,还有医药养生方面的作用。莲藕、莲子是很好的滋养品,莲叶、莲梗、莲花,都可入药,尤其是莲子心,虽苦如黄连,却有清心安神的功效。荷花还是画家笔下常用到的素材,寓意和谐美满。汪曾祺先生有篇小说叫《鉴赏家》,其中“红花莲子白莲藕”一句印象深刻。是说,红莲花结的莲蓬大,莲子多;白莲花根茎长得粗壮,藕产量大。忘记是读谁的美食文章了,其中有种酒叫“莲花白”,是把荷苞装入瓶中,再倒入高度白酒,荷苞在瓶中渐渐绽放。一边品酒,一边赏荷,那场景有些韵味,但从未尝试过,原因也简单,于心不忍,怎么能把好好的荷花折断了带回去占为己有,残忍了点。
  在公园的北门,以及东西两个侧门内,各有不同的“廉”语解释。将“莲”之品格与“廉”之文化相携并提可谓是一种创举。想来,始作者是想把莲花的特性与公园里红色记忆结合起来,把初心溶于使命之中,使来此的人们,在赏莲、爱莲的同时,能够知晓廉洁的意义。借物抒情是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方式,如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梅兰竹菊被喻为“四君子”,寓意正直、纯洁、坚贞和气节,常被用来象征人格品性。如此说来,把莲湖公园用作“廉”文化教育基地,称作“廉”湖公园也不是不行,只是“莲”之品性在于“出污泥而不染”,于人而言,是一种寓意。现实中,只有心如君子,行方能“廉”之。
  绕荷塘走了一周。塘里除了荷花外,一种我叫不上名字的水草在肆意疯长,大有驱“荷”之势,有点令人惋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