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商州不看夜景是一种缺憾,那五光十色的十里灯带与飘逸深秀的西天云彩交相辉映,让你的心也随着一江丹水摇曳生姿。
去商州不去和平路吃一碗浆水糍粑更是一种惋惜了。
商洛影剧院背后的和平路,至今保持着三十年前的旧模样。不止路况依旧,设施布局还是三十年前的熟悉面孔——卖早餐的小吃摊一个接一个,一家连一家。就连哪一家卖菜盒哪一家卖高粱黏饭,都还是三十年前的排列组合和衔接顺序。犹如商州城的鹤城广场,不管周边环境如何沧海桑田,摩天大楼与数字化设施如何极速运转,鹤城中心广场还是持守着白鹤皓皓、展翅翱翔的最初模样,好让阔别几十年的游子依然能够找到最初的感觉,找到回家的路。
不是吗?一大早起来,沿着商洛影剧院西侧那条一拐三歪的巷子一直往里走,到斜丁字路口,就看到独独一条东西路,就是和平路。靠路右侧就是一家挨一家、家家不一般的早点饮食摊位。羊肉泡馍、羊血饸饹、苏打油条、黄豆豆浆、包谷糊汤煮洋芋、酸菜粉条薄皮包,应有尽有,口福尽享。
来吧,快来!吃一个鸡蛋菜盒,就一碗浇汤豆腐脑已是很受用了。可那黏黏糯糯金灿灿亮晃晃的高粱黏饭就小菜更惹起了你的食欲。一抬脚又看见包谷糊汤煮红豆向你暗送秋波呢。穿行在古朴熟旧的和平路,一边咽口水一边咋都忘不了路东深处的柞水糍粑。那是一对柞水夫妻开设的摊点,已经三十多年了。三十年前,当我还在故乡读书,每次路过,都要去和平路吃一碗柞水糍粑。这家摊位的夫妻当时还很年轻,二十七八的样子,沉着内敛,安静和蔼,说一口咿咿呀呀的柞水方言,做一手酸酸鲜鲜的洋芋糍粑浆水汤,让享用着的客人吃得满嘴满心的清新爽口、咂舌回味。
这次回乡,当我一边品尝追寻记忆中的美味一边和女摊主交谈,她告诉我说,她每日凌晨四点起床刮洋芋、蒸洋芋。六点整,把蒸得烂熟干面的洋芋收装,与已经备好的葱姜蒜、浆水菜、辣椒等作料装车拉走。等到把各种备料拉到和平路自家摊位,已是早晨六点半左右。这时,夫妻俩把蒸好的洋芋放在一块石磨扇上,男人抡起铁锤反复捶打,女摊主于此同时烧热清油,炸香辣椒葱姜蒜,炝好第一锅浆水,单等第一位顾客的到来。不一会儿,男摊主就把第一拨糍粑捶得黏黏糊糊的,正往瓷盆里挖着盛着。
顾客一到,女摊主赶紧拉开风煤,炝好的浆水瞬间滚开,记忆深处特有的那种酸辣香丝丝缕缕地升腾、氤氲,瞬间溢满口鼻。
女主人盛好一碗糍粑一碗炝浆水,满面含笑端上桌,顾客的食欲一层层被激醒。夹一块糍粑汆入炝有辣椒和葱姜蒜的浆水汤里,香得人头热眼晕,忘乎所以,只顾急不可待地大快朵颐与美美陶醉了。
原来,洋芋糍粑浆水汤这么好吃,是有渊源的。商洛柞水早有“洋芋当主粮,生活来改善,捶得稀巴烂”的民间歌谣,本来描写的是困难时期洋芋糍粑充美味的当时情景,如今却给洋芋糍粑浆水汤增添了远远近近的历史内容和生活况味,使人们在享用美食的同时衍生出一丝丝情感的回望与幸福的珍惜,衍生出一缕缕岁月的感慨与热爱的情怀。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洋芋具有抗癌作用,做成糍粑与清油蒜片葱花炝浆水一起烹调,又有凉血消炎防中暑作用。
正因如此,炎炎三伏天,来一碗洋芋糍粑浆水汤,谁说不是一种享受呢!
难怪跟我一起回商洛的友人返回来三天了,还咂着嘴说,商洛美食就是美!尤其是洋芋糍粑浆水汤,吃了还想再吃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