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21日
茶香悠悠
○ 南星
  妻子从娘家回来带了一盒新茶,是商南泉茗。我欣喜地拆开包装,捏一撮投进杯中,洗茶醒茶,再慢慢注入开水,只见丝丝绿芽从杯底抬头、直立,锋毫秀美,袅袅娜娜。渐渐地,汤色莹绿,香气弥漫,端起茶杯浅浅呷一口,鲜美的茶香缠绵味蕾,久久不愿散去。
  妻子的家乡商南县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着商南独特的气候、植被、土壤资源,也造就了商南盛产上等名茶好茶。岳父在茶厂干了一辈子,是远近闻名的制茶能手。所以一到春天新茶下山,常有乡邻将刚炒制好的茶叶拿到岳父家,让岳父品尝,并鉴别其品位的优劣。岳父不但善饮,也会制茶。别人炒制茶叶时,岳父便一锅一锅地泡了点评,这锅老了点,这锅欠点火功……如此这般,培养了很多制茶的好手。
  据妻子讲,在她的记忆里,村子后面的山坡上,就是一垄一垄的茶园。谷雨前后的早上,如果是晴天,会有洁白的雾笼罩着山峰,笼罩着村庄河流,也笼罩着村子后面绿色的茶园,氤氤氲氲。当太阳从山垭的那边喷薄而出时,雾便慢慢地消散,新长出的茶叶的嫩芽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碧绿的光,散发出清新的香味。这时候,茶园就开园了,岳父忙不过来时,总有乡邻帮忙去茶园采茶,幼小的妻子也加入了采茶行列,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
  刚采回的茶,摊放在簸箕上,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等灶膛的火烧旺时,岳父就开始制茶了。大火杀青后,连忙改为小火,先揉捻后烘焙,直到茶叶渐渐成形,从散状变成了条状。鲜嫩的茶叶在揉捻和烘焙中,渐渐带有粉色。新茶大功告成后,岳父总要嘱咐妻子,把左右隔壁的叔叔婶婶都请来喝茶。
  有客人来喝茶,那是岳父最高兴的事,必定亲自去挑两桶井水,用水壶烧开后好泡茶。新茶在滚烫的开水间舒展开来,散发着特有的清香。大家围坐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那是妻子家里最热闹的时光。岳父做的茶既有卖相,又有口劲,自然吸引了大批茶客。岳父的好客是出了名的,他待客最好的方式就是请人喝茶。所以很多时候,妻子家里都是热热闹闹的,岳父忙进忙出为大家泡茶续水,忙得不亦乐乎。即使是到田地里劳作,岳父也喜欢带上一大壶茶,劳动间歇招呼大家喝上一口。因为茶,岳父把邻里关系处理得格外融洽,他从来没有跟哪家红过脸。也因为茶,岳父得到了乡亲们的极大认可。
  于是,每逢妻子回娘家,必要带一些商南泉茗回来。归家一翻絮叨之后,赶紧泡杯新茶,我们夫妻对坐,望着浅绿的芽尖自清澈的水中飘起,浮沉的姿态如灵魂的轻舞,袅袅升腾的水雾,散发出温暖的清香,透着优雅而随意的从容,蕴含空灵而恬淡的闲适。轻呷一口,细品其甘醇,唇齿留香,一杯下去,污浊的肺腑因了茶的滋润与洗涤,沾染几许清浅的芬芳,溶了红尘,溶了相思,溶了平日间所有的烦扰与困惑。
  夜晚,捧一杯商南泉茗,静静地坐在电脑前,享受着舒缓的音乐,悄悄地述说着心事。远离喧嚣与繁华,独坐一隅,享受着简单的快乐。孤单却不孤独,因为,心中有“老友”相伴。“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 得一“知己”足矣!此时,才真正理解明人徐渭《徐文长秘集》中描绘的一幅幅美妙的品茗图景:“精舍、云林、竹灶,幽人雅士,寒宵兀坐,松月下,花鸟间,清流白云,绿藓苍苔,素手汲泉,红妆扫雪,船头吹火,竹里飘烟。”
  每每泡茶之时,总是小心翼翼,竭尽虔诚,唯恐抖落了一片茶叶,误了采茶人的心。茶水为精,茶香为气,茶叶为神,沏一杯商南泉茗,在悠悠茶韵中归于沉默,在沉默中扬起遐思:“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似乎越淡,芬芳越能持久,越能回味悠长。淡淡茶香,悠悠茶韵,可使人们从繁杂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走向人生的千姿百态,走向心灵的洗涤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