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12日
家门口的故事河
○ 冉学东
  渭北平原上东西走廊横卧着一条盘龙似的土塬,名叫荆山。一条起源于铜川耀州大深山的石川河流水,由北至南流经阎良,转而又流入渭河,继而,裹挟着翻滚的浪沙,污浊着又一泻千里地流入黄河,朝着很远很远的地方流去,天长地久时松时紧的石川河水日久蚕食着荆山,不经意间,一处荆山被冲开一个豁口,此后,以断塬为界的荆山便产生了东塬和西塬说,但是,古往今来的东西塬却在政治、经济、通婚上不受任何影响,故而,便极少有人去唇枪舌剑地理论东塬西塬之说。
  石川河是渭河支流,而地处大地原点附近的泾河亦是渭河一条支流。前年参加高陵作协举办的诗会活动,有幸来到了著名的地理坐标“泾渭分明”,据说《诗经》中的“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其出处也是来源于此。这里不仅有《诗经》的传说,更具有极富内涵的内容,是灞河,是泾河,也是渭河,它们在滋润与丰盈着这座历史悠长的长安城。
  渭河、泾河与灞河形成了自然而然泾渭湿地自然生态保护区,这里很美,春天有柳树新枝,夏天有池塘荷花,而秋天芦苇摇曳,冬天有酒肆传出诗词歌赋,这个人文之美的地方也是数以千计鸟类的栖息地。人们知道姜太公渭河钓鱼的故事,但却鲜有人知它的支流石川河曾是秦国发起之地古栎阳城的生命之河。石川河是老秦人的地盘,大概因此从古至今,人们习惯叫这条河的石头为商鞅石。
  家住阎良区关山镇的我只要路过石川河,自然而然就要路过经历百年沧桑的一座古桥,即“康桥”。历史上康桥曾是关山镇所辖,新中国成立,新的行政划分又将其设立为镇。2002年,临潼与阎良区属重新划分,康桥撤乡并入关山镇,便成为关山镇的西大门。康桥的归属是拢是离也罢,石川河河水的深与浅也罢,怎么也抵挡不住我对石川河一种自然的热爱,她缠缠绵绵涓涓流水滋润着我,也滋润着我的文田。也许是大自然气候反复无常变化所致,这条河的流水骤然变少,以至于断水,甚至枯竭。现在,经常往返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我,但却极少见到昔日里潮起潮落的石川河河水了。
  石川河河滩地的老枣树是古树保护区。据说,开唐盛世的宰相房玄龄见石川河河滩大片荒芜,无人耕种,他结合河滩地实情因势利导,由山西运城相镇引入枣树苗,发动乡亲在河滩地广植枣树,后来相枣也成了朝廷贡品。
  清朝中晚期,连遭战乱,陕西关中一带大片土地荒芜。山西洪洞丁姓人携家带口来陕做生意,见官马大道石川河沿岸的一处地方便于歇脚,他和家人露天摆摊卖茶,渐渐地对此地产生感情,不久后,又鼓动老家人在此创建家园。此后,人们将丁姓人露天摆茶摊的地方叫做茶客,继后,丁姓人陆续而来,生息繁衍,衍生了如今的东丁、车门丁、咀子丁、湾里丁、南丁村等,又因村与村最远距离九里九,故而便催生九里十八丁之说。后到的丁户人家与关山镇的潘户人家,借靠近官道的优势,做起了皮轮马车的运输行当。人常说的“石不过相,响不过炮”,遵循科学,石川河上游水流湍急,河道里不断地冲下来砂石,水与砂石产生击打声,离得很远都能听到,而石川河水流入康桥以东的粟邑河道,便越来越趋于平缓,所以,数里之遥的相桥不仅听不到河水的拍浪声,更听不到水与石头的击打声。
  常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石川河沿岸的开采砂石便顺理成章红火过一阵,自从石川河治理开始了,沙石场老板转型农业合作社,这边河道没了轰鸣作响的开采声,塬上却新添几家规模不小的农业示范园。如今,昔日落败的石川河经过一番改造,重新注水焕发生机,石川河的一片绿草,石川河的浅浅河水,石川河的徐徐晚风,石川河的古枣树群,石川河农人的欢声笑语,都将是我爱它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