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12日
三边之夏
○ 王维
  “六月的日头,腊月的风,老祖先留下个人爱人”,这是陕北人经久传唱的曲调。三边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进入六月,已耐不住性子,像极了恋爱中躁动不已的小伙儿,内心暖融融、热烘烘、烫呼呼,但又不同于关中地区旷日持久蒸笼般炙烤,一片云从毒日头划过,或置身巴掌大的树荫下,就能享受不少清凉。
  盛夏笼罩中的三边整日热闹非凡。您若起个大早,漫步白于山巅,难免会想起《山海经》中所记“西二百五十里,曰白于之山,上多松柏,下多栎檀,其兽多牛、羬羊,其鸟多鸮。洛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渭;夹水出于其阴,东流注于生水”,那情那景恍若身临其境,总让人浮想联翩。
  久经岁月洗涤,陕北的黄土高原,一度被联合国评为“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三边必在其列。记得上大学时,同学总会灵魂三问:你们住窑洞?你们裹头巾?你们唱民歌?我竟不知从何说起,最后还补一句:听说陕北千沟万壑,是不是生态脆弱、沙化严重、水土流失……没错,上世纪30年代这里荒漠化达99%。同学的提问让我不由回想起小时候,一年四季刮大风,黄沙漫卷,草木稀疏,交通不便,自由灵魂竟无处安放。
  好在有以李守林、石光银、牛玉琴、杜芳秀等为代表的三边人心念“两山论”,默默无闻、孜孜以求、绵绵不绝,一改昔日模样。此时,三边处处是葱郁的林木、拔节的庄稼和疯长的野草,紫色的地椒花静静开放,漫山遍野散出清香,和三边人一样朴实又坚毅的柠条则长满沟峁梁塬,结出整枝整枝的籽。晨光拂面,清风徐来,携妻儿驱车行驶在“村村通”公路上,路旁鸟雀鸣笛,野兔乱蹦,彩蝶嬉戏,不由哼起“人人都说那个三边好,好三那个边,塞上的哟那个明珠哟,亮呀么亮闪闪”来。
  中午,火辣辣的热从天而降,三五好友可划一艇船遨游水上丹霞,看土匪在赤色岩壁上凿出的“水上布达拉宫”。摄影师们则用“长枪短炮”或无人机将调色板般多彩的千年盐湖记录下来,让更多人一睹容颜,见者都说景色如画,不逊于青海茶卡盐湖,感兴趣的朋友可来一探究竟。此时去神树涧拍怪柳起舞也是不错的选择,只因早晚去见雷劈不死、水淹不死、沙埋不死的千年“老妖”,准能惊起一身鸡皮疙瘩。
  有个叫大志的邢台90后小伙儿曾徒步走完了长城,他走三边这段明长城时正值三伏天,顶着烈日遍访了十四座古城堡,如有着“天下七十二营堡,就数清平堡”美誉且入选2022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的清平堡,和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张献忠生于此地的柳树涧堡。当他翻看画册《定边古城堡》,并目睹那些尚存的城垣、城门、马面、烽火台及城防工事时,不由回望起往日刀光剑影的峥嵘岁月,意味深长地说了句:历数风烟千载远,长城依旧卧山头。这也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三边人对“底定边疆”的定边、“绥靖边疆”的靖边和“安定边防”的安边有了更深的情感,誓要扎根于此,生生不息。
  “夕阳斜照,暮色迟留”之时,可携家带口
  北纬38毅钻进五台森林公园或马莲滩森林公园,支个帐篷,铺上垫子,摆好桌子,放上白泥井西瓜、沙场芝麻香瓜、白城则甜瓜、青阳岔大扁杏以及本地各式葡萄、樱桃、毛油桃,美美野餐一番。太阳从地平线坠下去后,一天的燥热终于冷却下来,一帮人熙熙攘攘挤入夜市摊,摇骰,划拳,打牌,撸串,喝酒,歌声、笑声、吆喝声声声入耳,小城烟火气渐浓。
  此时,估计您在心里一个劲嘀咕:说千道万,三边终究是靠资源吃饭的。没错,早些时候外地人走三边多是为了皮毛、甘草、大青盐这三宝。陕甘宁边区时代,三边盐务更是被毛泽东称为“中央第一财政”。如今时过境迁,已是“天地风光,油盐美(煤)气”。
  线上,中原文明与草原文化交融互促。赫连勃勃早在一千六百多年前就相中白城则,发出“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未有若斯之美”的感慨。这块有着一万两千多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近半数为耕地。每到夏季,北三社、东滩等北部滩区成千上万亩玉米和马铃薯向阳而生,南部山区则渐次长出高粱、谷子、糜子、荞麦、藜麦等杂粮,这些杂粮和吃地椒长大的山羊同样生态又美味,是三边人走亲访友、招待贵宾的上乘之选。龙洲的坝鱼、黄蒿界的大米、高家沟的小龙虾刚出货就售罄。白泥井的辣椒、东坑的胡萝卜早就名扬海内外多年……三边毋庸置疑,已是陕北大粮仓。
  “提起三边的新三宝名更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送到北京和西安”著名陕北民歌手孙志宽演唱的《走三边》格外欢快,唱出了日益发展的三边能源新景。而由陕北民歌新秀张秀田演唱的《定边请你来》里,“油气是经脉,光伏敞胸怀”“绿个莹莹山坡上风车一排排”这两句更为生动。那些蓝色光伏、白色风机、橙红色抽油机生如夏花,绽出三边最美色彩,吸引五湖四海仁人志士竞相走三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