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07日
初夏的户家塬
○ 周文英
  户家塬位于山阳县西部,金钱河上游。户家塬之于商洛,相当于商洛之于北京,都属偏远。
  想象着若干年前,一位姓户的族长带领族下一伙男女,逃荒或是避难来到这里,见此地有山有河,水草丰茂,适宜耕作安居,遂停下脚步,垦田建屋,繁衍生息。
  户家塬的初夏来得更早一些,春花早已谢了,桃树、杏树、核桃树榜样一样率先结出毛茸茸的果实。田野里、山坡上全是浓稠的绿色,仿佛伺机吞没房舍的灰与白。水阳高速路上车辆不是很多,在户家塬出入口,上下的车辆很少,这一切,让户家塬有点像现代的桃花源。
  行走在在户家塬,最大的感悟是恬静、祥和。没有机械轰鸣,没有人声喧嚷,一切都各就各位,按部就班,仿佛时间和空间都凝固了,有种地老天荒的浪漫与庄重。
  出户家塬高速不久,沿柞水杏坪往杨地方向的公路行没多久,就到了户家塬街道,一条主街道不甚宽阔,但干净整齐,临街的铺面多是两到三层,全都粉刷得雪白,十分亮堂,招牌门面,全都是新修整过的,整齐划一。早饭时间,一些人端着大洋瓷碗坐在门口吃饭,糊汤配着小炒,佐以雪白的馒头,或是汤面片儿。山阳人讲究吃,家家都是好厨艺,家常饭菜也做得样样行行。店主游离的目光扫视着路人,捕捉顾客,路人与他们彼此成为风景。
  超市、卖衣服的、卖鞋的、卖电器的、理发的、药店、五金店等等,生活所需,这里都能满足。不大的街上竟看到三家纸扎店,在竞争中共存,说明这里民风淳朴,是重礼仪尊孝道之乡。
  想买些早上市的樱桃,在街上转悠一圈,几处卖者都是农妇,装在竹笼里。老笨樱桃个头小,不耐放,第二天就色味俱损,随便问一老妇:“樱桃多少钱一斤?”
  答说五块,买了两斤。老妇劝我多买一些,我说价格倒是不贵,只是路过,晚上才能回家,中午放在车里温度高就烂了,可惜。老妇叹息说卖樱桃划不来,摘半天,卖半天,一笼樱桃卖几十块钱还不如去打工。心想如果是大樱桃,稍微耐放,自己多买些让她们高兴也好。
  过一会去到工地,沿路人家房前屋后、田间地坎,到处都是樱桃树,粉红的樱桃结满枝头,自熟自落,大家伸手摘一大捧塞进嘴里,偶被主人看见,相视一笑。同是偷吃,却少了小时的乐趣。面对繁盛的樱桃,仿佛有幸被采摘成了对它们的恩赐,说不定不久的将来,这些可怜的樱桃树会被砍伐,栽下新品种或是其他果树。
  午饭在一家叫静儒的餐馆,初听不像饭店的名字,找不到问了好几个人,皆热情指点。门面不大,看上去更像书斋茶室,进去却很开阔,钢架结构的大厅正在装空调,十几个人坐包间大圆桌。吃完饭去后院转转,院里种着花草,远处是大片菜地,没有围墙,脚一抬就是菜地,大面积种着洋芋,时令菜蔬只有葱韭和油麦菜,想起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此地是“摘菜院外边”,炒菜和种菜,也是互为乐趣吧。
  和闲下来的老板娘聊天,说你们家地方真大,她直说是老人留下的,她嫁过来时就有的,夸她能干善经营,她说这几年人少生意不好,今年装修了准备好好干几年。大厅可以坐三十桌,三层楼的房间本来可以作包间,但自己住,加上当客房用,就不改了。这个镇有两个社区,共三万多人,算是大镇,现在镇上人结婚或是老人过寿啥的,一般家里没地方摆,也懒得做,来饭店包席方便省心。小镇做生意全是熟客,服务一定要跟上。
  沿公路看到一大片正在建设的厂房,写着茶叶加工的字样,想到“南茶北酒”,都说南方人聪明,会做生意与爱喝茶有关,这几年山阳的茶叶不管是从种植规模还是品质方面都上了新台阶。山阳与湖北接壤,人们的饮食习惯与湖北人相近,喜喝茶,也爱饮酒,秦楚文化在此地兼容并具,各见其长。
  以前从小说或是影视作品中看到的国外小镇,总是令人向往,殊不知在我们周围,就有这样的小镇,有风景有故事,值得游览,也适宜慢生活的体验,来也悠然,去也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