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喜欢红红火火的春节,有人喜欢浓浓恋思的清明节,还有人喜欢合家团圆的中秋节,而我最喜欢粽叶飘香的端午节。
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大约在2000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看着支离破碎的国家,顿感无望,他悲痛万分,长叹一声后就投身进了浪花激溅的激流中。从那以后,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就会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包粽子、划龙舟、插艾草……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和奶奶一起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粽叶刷洗干净,泡在水中10分钟,然后准备好泡过的糯米、红枣和花生米,再把粽叶折起来,用手围成一个倒三角形,左手捏住倒三角形的交界处,右手用勺子往里面填进一点雪白的糯米,接着放入红枣和花生,然后再添满白糯米,最后再把上面的叶子扣下来,沿着棱角绕几圈并用绳子绑起来。这样一个美味的粽子就做出来了。
然而,说起来很简单,当我真正操作的时候,手中的粽叶就像是故意和我作对的小花猫,怎么也不听我的话,我怎么也包不出粽子的尖尖角。这时,奶奶见我手忙脚乱的,她温柔地安慰我:“没关系,你还小,要慢慢地学,况且不漏米就已经很棒了。”听完奶奶的话,我高兴地点点头。不一会儿,我就包出一些怪模怪样的小粽子,它们就像是花园里的怪石,千姿百态。虽然我包的粽子的美观性差了点意思,但是我的内心还是止不住地欢呼雀跃,毕竟这是我自己的劳动成果!
奶奶开始煮粽子了,等待了二十多分钟后,粽子终于被端上了桌,望着满满当当的一盆,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是我的“杰作”。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用剪刀剪断绳子,撕开层层包裹的粽叶,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颗正安静地躺在粽叶上的雪白的粽子。咬一口,粽叶的清香加上糯米的醇香正好凑成了这独特的人间美味,真是太好吃了!
“江米白,黍米黄,大红枣儿甜又香。”对于我来说,包粽子,包的是一份快乐;吃粽子,吃的是一种幸福;过端午,传的是一种情意。
(指导老师: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