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19日
理论
浅谈贴近时代的戏曲表演
○ 榆林市文工团有限公司 纪艳玲
  摘要:程式化、老套路的表演导致中国戏曲衰退,振兴创新戏曲应坚持贴近时代,演出真情实感。
  关键词:戏曲表演、衰退、振兴

  中国已有几千年的传统历史文化了,过去人们总认为,戏无情不感人,戏无技不惊人,时至今日,我认为还应加上:戏的表演不出新则不吸引人。中国戏曲当今之所以不景气,特别是当代年轻人不喜欢,追其原因存在问题多,其中程式化、老套路的表演也是致其衰退的主要原因。今天我们在振兴创新戏曲中切不可忽略这一点,应着实在顺应时势、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审美要求的戏曲表演上做一番切合实际的探讨。
  一、现代戏曲表演者仅具有“五功、四法”,已达不到现代戏曲表演的要求了
  过去的戏曲演员只要具备扎实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的“五功、四法”,就可以成为胜任主要角色的优秀演员了,但当代的戏曲表演已渗透了舞蹈、曲艺、书法、杂技等元素,故有很多曾是戏曲界的名演在时下舞台上塑造才艺多能的全新形象时显得一筹莫展了。如此说来当今培养戏曲演员也不能仅限在“五功、四法”内,应根据当代戏曲舞台表演的实际需要,培养全方位、高技能的表演人才。只有这样,戏曲表演者才会有能力塑造出当代观众喜闻乐见的新人物来。
  二、戏曲表演的老套路、程式化使戏曲成了一种僵死的模式
  戏曲表演中的“起霸”“趟马”等,都是一些固定不变的表演程式,不管剧中任何角色,只要需要这些程式,表演动作就会一成不变地按套路搬出来,有些套路演员还没提脚动手,观众已知道他要做什么了,这样的表演,观众会爱看吗?对此,有不少戏曲界的有识之士已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但又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也有一些戏曲界不甘寂寞者,做了大胆尝试,如重庆市某团上演的《华子良》,该剧对主角华子良的表演做了很多创新,尤其是华的担柴下山,途中格斗的表演动作确实令人目不暇接,耳目一新。还有我们所熟悉的样板戏《沙家浜》“夜袭”一场,导演一改以往的老套路“走边”,用全新的戏曲风格,完成了“夜袭”的全程表演,整体动作达到了鼓舞人心、自然流畅的效果。像这种既体现了演员扎实功力,又展示了全新的表现形式,观众能不喜欢看吗?
  三、师传技艺不是最好,贴近时代的创新表演才会更好
  拜师学艺是戏曲界传统的培养演员的方法,我以为此方法对培养演员基本功、接受师傅多年积累的优秀表演技巧,大有好处,然而你模仿师傅即就是一模一样也只能停留在师傅的水准上,要知道戏曲要生存发展下去,师傅传给你的技艺不能算最好,发展戏曲的使命要求我辈演员必须做得更好。过去不少演员的看家戏是通过师傅口传身授的,他将这些戏演了大半辈子,还不知道由他嘴里说出的台词是啥意思,像这种演法能准确地表现出剧中人的思想感情吗?当代戏曲表演不光演历史剧,更多的是演现代戏,试想一个没有文化、不能准确理解刻画剧中人物的演员,能将人物塑造好吗?时代要求我们只有把师傅教的技艺作为基础,通过自身的艺术理论提高,不懈探索,才有可能把戏曲表演做得更好。
  四、虚假的戏曲情感表演观众不买账了,只有演出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观众
  大家知道相比影视、话剧,戏曲有太多的虚假的形式表演,如一段喝场子就算表现了剧中人的生死离别了,一个背身用水袖擦泪即表明剧中人痛哭了一场,此种虚假形式表演能打动观众吗?实践证明:要让观众动情,只有演员拿出真情实感的表演,才能达到如期收效。这方面在影视剧、话剧的表演上比较注重,戏曲在情感表演上则多为以虚假的形式表演取代真情实感,致使戏剧情节每每处于非常痛苦的时候,看戏的观众却毫无反应。这不是观众冷漠,而是戏曲这种虚假形式表演对他们实在没有丝毫的打动。用演员内在的真情实感表演,才能赢得观众为之动情,只有这种与时俱进的表演,才会给戏曲增添新的生命力。
  当今戏曲要走出低谷,必须全面振兴创新,而强化戏曲表演,贴近时代是创新戏曲很重要的方面。我相信在戏曲界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与时俱进的戏曲表演会迈上新的台阶,为中华民族的戏曲事业振兴繁荣,添姿加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