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05日
小议杨津与《郑簠隶书临创手记》
○ 杨刚亮

















  纵观中国书法发展史,隶书出现过两次高峰:汉隶和清隶。清乾嘉时期,帖学式微,碑学兴盛,书家们开始尊碑学碑,并且探寻出一条承古传新的碑帖结合之路。随着考据学和文字学兴盛,篆隶古法被书家们承传和发展。郑簠是一个清初碑学领军人物,在继承东汉曹全碑、乙瑛碑的基础上,融入章草、行草笔意,在古拙风貌上增强俊逸流动之势,自成一家,独创古拙沉静而舞动飞扬的郑氏隶书艺术风格。杨津把郑簠隶书正式命名为“郑隶”,为此更为简约而明了。
  杨津女士平时酷爱郑簠书风,用功至勤,近些年着力于收集整理郑隶书法遗迹和历史资料,经常奔波于南京、河南等实地考察、搜访。在仿作郑隶风格的作品上,杨津女士《对酒歌》入展四年一届的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近年来,杨津女士先后以郑隶风格创作的作品多次入展获奖国家级展览。实践证明,她对郑簠隶书风格创新性研究的可行性。甚为可喜的是2022年杨津女士《郑簠隶书临创手记》著作问世,研究郑簠隶书风格专著者杨津女士还是国内第一人。此书可以说是她的倾心力作,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此书也为当下郑隶风格研究者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方向。
  书册内容共分五部分,集中阐述了郑簠学书历程、师承脉络以及在时代背景下郑簠独特艺术审美情趣和综合文化涵养,对日后研究郑隶书法技巧以及清代碑派学术研究提供了一些参考和思路。其中第四章节“郑隶的风格特点、用笔规律及创作取向编成口诀”,还附录个人最新研究成果和学郑隶心得,历经数年经验心得,毫无保留,倾囊相诉。
  古人讲“中和为美”违而不犯,和而不同,杨津女士把潇洒行草笔意和性情趣味融入古拙朴茂汉隶之中,既能化古为我,又能我手写我心,在动态书体和静态书体中找出平衡点。在古雅浑厚的汉隶中增强书写性、写意性、抒情性。作品整体弱化蚕头雁尾的刻意表现,加强了书写的意外之趣、弦外之音、笔墨情调,在收放、大小、斜正、方圆等艺术元素上进行调和处理,彰显和谐之美。
  在墨色处理上,杨津女士注重枯湿浓淡的对比,追求展厅视觉效果,突显作品的张力和神气。笔法上多以中锋为主,使转处增加一些绞转用笔,融入摩崖的“雄”“奇”“变”艺术特质,追求线条的遒劲恣肆、苍茫圆浑格局和气势。杨津女士的作品也很注重主体字与落款之间的和谐统一,其落款用章草和古隶搭配,相得益彰。
  唐朝书家孙过庭《书谱》有云:“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杨津女士在全面学习研究郑簠书法风格的基础上,上追秦篆汉隶之古雅,旁涉章草、大草之气韵,既蕴含古拙朴厚的风貌,又能彰显时代的旋律,其作品的笔墨荡漾间,能使人感受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追求,对于时代风貌的表现和真性情的抒发。
  (杨刚亮,菏泽学院书法系教师、四川大学书法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委员。论文入选《中国书法》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