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生活了很多年,却依然会在某个辗转难眠的夜晚,想起农村曾经的那个家。年久失修的大门被风吹得咣咣当当地响,可是我待在屋子里觉得很安全,因为父亲就在隔壁坐着,母亲就在厨房烧火,爷爷奶奶就在院子里,看着我的弟弟妹妹嬉戏打闹。
我最美好的记忆停留在年少的时候,那个少不更事的年纪,觉得父亲就是我的天,母亲就是我最温暖的港湾,弟弟妹妹们是我最快乐的源泉。现在让我去回忆那段难忘的岁月,我最心疼的还是我伟大的父亲母亲。
我仍旧记得那一天,风轻云淡的好天气,难得清闲的父亲将木头躺椅搬到了院子里,阳光照在他的鬓角,泛着白色的光亮。准备出门上学的我走到父亲跟前说:爸,该交钢琴课的钱了。父亲闭着的眼睛好一会儿没睁开,随后他慢慢起身走进了屋里,我知道他是去拿钱了。少不更事的我问母亲:爸爸是不是不开心呀?母亲说:你爸担心没有钱供你们几个上大学。我便也随着母亲的担心开始担心起来。父亲就从屋里走出来责怪母亲:总跟娃娃说这些干什么!他伸出手,粗糙的手掌生硬地停留在我的头上好一会儿:好好上学,爸爸供得起的。
因为赶上了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也很快,又有国家助学贷款等各类好政策,我们没有因为学费问题影响到学习,但父母为我们操心的时光却并没有缩短。
很快,我就开始上初中了,父亲想要给我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和母亲在县城租了房子陪读。出租屋条件一般,满墙的奖状成了最美的装饰。那里面藏着我们姐妹4人的努力,也藏着父母辛劳的汗水。那段陪读的日子其实并不容易,父亲一个人打好几份零工。
我们生在陕北,这个地方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人们大多爱唱陕北民歌,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我们姐妹四个也是如此。从小父母就培养我们学习唱歌、弹琴,用他们艰辛的努力换得我们学习的机会,并时时告诫我们:要珍惜当下,无愧于心,不要将来后悔。那些话至今还牢牢地记在我的心里,鼓励鞭策着我的学习生活。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如今,我们姐妹三个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弟弟也将准备博士的学习。亲戚们常常对父亲说:“咱们家的这4个孩子呀,都爱学习又懂事。”父亲却总是谦虚地点点头,但我知道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安慰。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只希望我们能够做一个踏踏实实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的父亲母亲和天底下大多数的父亲母亲一样,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有着平凡的人生信条、朴素的生活理念,或许还有不为人知的理想信仰和为之奋斗的信念和执着。他们是天底下最善良、最勤奋、最朴实的人,在我的心里,他们也是最慈爱、最真诚、最温暖的人。他们教会我如何待人接物,让我明白了怎样在这个世界上活得温柔又坚强。我永远爱着我的父亲母亲,他们是我生活中最好的榜样。不管岁月如何流逝,时光如何变迁,我都不会忘记父母对我的爱,而我们唯一的回报不过是走更长更远的道路,做更好更优秀的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