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泳者,才能教人以泳技;善厨者,才能授人以厨艺。跟上庖丁学解牛,跟上鲁班学木工,即使不下苦功,技艺也差不到哪里去;反之,跟上南郭学吹笛,跟上乌龟学赛跑,跟上燕雀学翱翔,即使拼尽全力,也注定徒劳无获。
教人写作,自己先要是文学写作界公认的实力派高手,胸有风云际会,手握独门绝技,如此才具备为人指点迷津的资格,否则就成了瞎子指路,会把本就迷惘的迷路者,引向更为迷乱的迷魂阵。
一根蜡烛,可以照亮双眸;一句箴言,足以唤醒沉眠。作为一个曾经的中学语文老师,一个曾经写过《那些家长》的劝谕者,博爱、救赎、兼济天下等,早已融入我的血液,化为了我生命的自觉和精神的方向。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刚跨过二十岁的门槛,我就站立于一所重点中学的讲台,从事高中语文的教学。那是一个冬去春来的时代,因循守旧的教学模式,引发整个社会的普遍质疑,教学改革的呼声犹如劲风吹刮。然而突破自己,无异于变相地否定自己,于是教改的最大阻力,恰恰来自于墨守成规而又积习难改的身处教学第一线的老师。而我初次踏入职场,不谙世故,以初生牛犊不畏虎的鲁莽,硬生生地把套在语文学科身上的紧身衣,撕开了一个裂口,并因敢于“第一个吃螃蟹”而备受瞩目,是最早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和审美教育的践行者。
语文,本是一门“极有意思”的课程,却被条条框框僵化成了“没意思”。闪烁的思想,鲜活的语言,在捆绑之下,变得面色乌青,呆头呆脑。老师照本宣科,敷衍了事;学生昏昏欲睡,厌倦不堪。年轻气盛的我,则致力于把语文从监舍里释放出来,以使其像野鹿一样撒欢,像风云一样激荡,像花园一样叶绿花红。每一堂课,从导语到教学内容,再到结束语,我都预先进行了独具匠心的设计,以做到课课不一样、回回有新奇。与此同时,也把大量的中外经典搬进课堂,一一地介绍给学生,以拓宽学生的视界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此一来,不但让学生们欢天喜地,也在业界激起了朵朵的浪花。外县的多所名校,组织语文老师前来听课取经;陕西师大的电教室,不畏百里之远,为我全程录制讲课的影像资料,以供研究与观摩之用。我所带的两个毕业班的语文高考成绩,连续两年排位全市第一。
后来我告别讲台,就职于《美文》杂志的编辑岗位。转岗的原因,在于此时的我,在文学写作领域已初露端倪。1989年5月6日,时年27岁,《陕西日报》文化版的头题,挥霍三分之一的版面,刊出记者对我的专访,名曰《来自山村的年轻人——安黎印象记》。
身体离开教育,心却从未走远。潜意识里的教育情结如影随形,对教育的关注亦未曾有过半点减弱。文学是人学,而教育,则是塑造人格和培养素能的基础性工程,来不得半点含糊。没有合乎于人性、契合于人成长规律的教育,就难有良性的社会,更难有真善兼具的国民。忧心于愈演愈烈的攀比世风对教育的侵蚀,哀痛于重压之下太多孩子成长途中的精神脱轨,我尽管身份卑微,却凭借一副热心肠,不请自到地扮演起了一个拯救者的角色,除却身体力行地挽救多位误入歧途的少年外,还把对教育的观察与思考诉诸笔端。三十余年里,在各类教育报刊,我发表过的涉教文章数以百计,并通过实地采访,有针对性地创作并出版了一部调查类长篇纪实文学《那些家长》。《那些家长》一书,是国内不多见的写给中国家长的“家庭教育启示录”,是敲给家长的警钟,是为家长点亮的一盏指路明灯。书出版后,各界反响热烈,有近百位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找上门来寻求帮助,我皆来者不拒,且救治无一不见成效,却从未收取过一分钱的酬劳。
三十个春花秋月,作为《美文》杂志的副主编,我深感责任在肩,期冀于通过编发更富含营养的文章和书写更为精益求精的刊首语,既对读者无所辜负,又给学生以做人的启悟与作文的引领。近十年来,我执笔的《美文》青春版的刊首语,受到评论界和报刊界的极大青睐。有评论家赞其“无一篇不精品,无一句不精粹,堪比诸子百家的警世箴言”。其中超过半数的篇目,分别被《作家文摘》《读者》《报刊文摘》《青年文摘》《青年博览》《杂文选刊》《小品文选刊》等转载。能被转载,就意味着高度认同。
编稿之余,我当然也不会与文学写作挥手作别。文学像恋人那样,赐我以甜蜜,虐我以憔悴。且爱且痛数十载,劳作之收获,不敢妄言已硕果满枝,但至少也非颗粒无收。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散文》等国内外百余种报刊,我发表过的文章数以千计,同时出版了三部长篇小说、十多部散文集、两部长篇纪实散文,以及多部诗集和小说集等。英文版的长篇小说《时间的面孔》,今年也将在美国一家出版社出版。《文艺报》《文学报》《中国艺术报》等百余家媒体,都曾刊发过有关我创作的报道和作品的评论;一些大学的学者,还把我的作品列为研究的课题。在众说纷纭中,不止一个评论家给我以“思想的王国,语言的石匠”的谬赞。
浅显而深刻,普通而非凡,庸常而高贵,朴拙而智慧,柔和而有力等,既是我一以贯之憧憬的文学理想,又是我矢志不移沿袭的文学轨道。于烟火处显现人间万象,于屑小中追踪世间大理,于寻常中隐匿奇思妙想。
我之所以把自己最为精华的文章交付出来,把自己积攒了大半辈子的写作经验和盘托出,正是对自己人生理念的具体落实。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爱,是我恒定的信仰;关怀,是我秉持的准则。基于这样的初衷,我以书为媒,根据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册书主题所选文章特点总结相关写作规律及写作方法,将阅读与写作的真谛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与各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更想以自己的作品为样本,激活同学们的写作思路,使大家从下笔时“老虎吃天”的困境中突围而出,从而让同学们能愉快阅读,轻松写作。
我不高明,但很真诚;我的作品也许并不完美,却绝不平庸。我的所有努力,都在于帮助同学们推墙:推倒心中的墙,推倒脑中的墙,推倒眼中的墙,推倒围困思维的墙,推倒禁锢作文的墙。墙倒了,想象的翅膀才能高飞,文字的精灵才能翩翩起舞。
新语文,就是语文的新解放,读书的新宽度,写作的新妙策。
点石成金,化鸡为凤,跟我来,一起走,踩着花露,亦踩着泥泞。绚烂的霞光沐浴着高耸的峰巅,在朝我们招手和微笑,等候着给我们以深情的热吻。
我坚信,《安黎开讲——新语文读写公开课》丛书,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阅读成为学生书面表达的灵感源泉,并在愉悦的读写实践中去感受思想火焰与文字魅力的交相辉映。加上教育名师鹿丁联老师的加持,其独到的分析和精彩的点评,更为本丛书锦上添花、如虎添翼。选择之,不后悔;信任之,没错的!
我坚信,拥有本丛书,定能唤醒那些本就属于你的个性意识和自由意识,点燃思想的火焰,伴着书中充满魔力的文字,让想象的翅膀像鸿雁一样自由翱翔,让激情的洪流像涛浪一样汹涌澎湃!在这座四季如春的大花园里,祝福同学们在阅读中成长,在表达里成熟,早日破茧成蝶,展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