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27日
销魂的卤肉饭
○ 邓丽娟
  千年卤汁炖乡情,当年父母来到新疆屯垦戍边,便将涪江河畔的卤味带到了霍尔果斯河畔,让家乡的味道在界河安家落户。他们用西天山的百草植物做中医养生的香料,用霍尔果斯河畔的水做卤汤,用祖传的手艺卤制肉禽蛋豆,让天府卤味与丝绸之路上的美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花样繁多的适合所有人口味的卤味系列,香飘万里。
  香料传奇,中医世家出生的父亲,外科手术很漂亮,是远近闻名的“一把刀”,十分注重中医食疗,进一步传承《本草纲目》内涵,还有孙思邈博大精深的医药学养生思想,将肉禽蛋豆放进既能防病、治病,又能产生香味的药料里卤制,以卤得味,以卤传情,卤出的卤味与米面菜蔬搭配,制作出的卤肉饭、卤肉面和卤肉夹馍系列,独具特色,美味又养生,最终落实在了美食家的味蕾上,备受喜爱。
  草木缘情,这美味看似简单,却是美食家的父亲将肉禽蛋豆配上胡椒、花椒、八角、草果、桂皮、香叶、豆蔻、肉桂、丁香、茴香等香料及盐、酱油和冰糖,熬出来的味道,醇厚芳香,勾人食欲。这从百草植物里提炼出来的味道,是最销魂的,生成的精华融合了生活气息、中医内涵、美食文化,不仅美味养生,也是最有情感、最有故事的……
  这味道、这故事,是那样的温暖,直戳人心,令人难忘,我的眼前总会跳跃出一幅画面来:
  在霍尔果斯河畔的冬天,那个门前有棵春天花满树、秋天果漫枝的苹果树的土坯屋里,火炉里蓝色的火焰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母亲用筷子不时地翻着大铁锅里卤着的许多好吃的美味,热气腾腾的,弥漫着一种诱人的卤香味儿(这香味儿,常惹得小伙伴们到我家来解馋)。昏黄的煤油灯下,我们围坐在暖暖的火炉前,听父亲讲进军西藏、屯垦戍边、中华美食的故事,还有他用食疗治好了军区首长孩子厌食病的故事,其乐融融,幸福极了。但我最喜欢听的,还是父亲讲他和母亲的爱情故事。
  在霍尔果斯河畔那段艰苦岁月里,父母相濡以沫,把物质匮乏的日子过成了诗,让我们生活在了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里,很幸福。
  母亲不适应新疆的水土和气候,肠胃不好、贫血、营养不良,常常吃得很少很慢,父亲便想着法子做好吃的,如他做的油渣馅饼,一层层的,极香美。他是用鸡蛋牛奶发面,大葱油渣做馅,百草植物做香料,在平底锅里用小火烙熟,掀开锅盖,香气扑鼻,焦黄的饼上裹满芝麻,斑斑点点的,比起张爱玲的《草炉饼》来要多得多,咬一口,香酥焦脆,口感极佳,好吃极了。后来我吃过许多的馅饼,但都没有父亲的油渣馅饼好吃。那种味道是我儿时的记忆,一直是我怀念的。
  还有,我们家有一道暖胃养颜的炖汤和一道著名的卤菜,也是父亲为母亲烹饪制作的,非常好喝好吃,营养丰富,我已学会了这道炖汤和菜品的制作方法。世上再无我的父母,再也吃不到他们做的美食了,我想,怀念他们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自己用一种传承的方式,留下他们的美食……
  传说有一万种可能。父亲曾用中医食疗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成为了那个沙枣花盛开的霍尔果斯河畔的传奇故事。
  大铁锅里卤出的那份温暖,还有那一抹镌刻在记忆中的烙印,让我知道,无论自己走得有多远,心灵都会回到霍尔果斯河畔伸手取暖。因为,那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屯垦戍边一辈子的父母长眠的地方,血脉相连……
  四川人做饭是有天赋的,后来我传承了父母制作卤味的手艺,并进行了改良和创新,制作出各种味道的卤肉饭、卤肉面、卤肉夹馍,还有卤肉卷饼,唇齿生香,勾人食欲,特别是配上自制的辣子酱、萝卜干等爽口小菜,用辣味激发卤味,再喝一碗鲜美可口的鸡汤,或是滋补养颜的瑰觅花茶、红枣银耳汤、珍珠养生汤,惬意又舒服,甭提有多美了。
  美食,留下了父母美好的爱情,也留下了我对父母深切的怀念,制作那些特色美食,就好像父母没有远去,陪伴在身边一样,这是怎样的一种味道、情缘、思念……
  在今天,我终于将梦想嫁接成了现实,让我们的卤肉饭在丝绸之路起点落地生根——在遍植梨树的唐梨园里,用汉城湖畔的水做卤汤,用秦岭百草做中医养生的香料,这就是对我父母最好的怀念,也是对我们中华美食最好的传播。
  四方食客,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在中国,没有比卤味更好吃、更容易被天下食客接受的饮食了。闪耀在金蔷薇里的遐想,我想,如果没有涪江河畔,没有霍尔果斯河畔,没有汉城湖畔,没有父母的爱情故事,没有丝绸之路上的香料传奇,就没有我们的卤肉饭,那么这世界是否就会少了一份精彩、一份味道呢?
  涪江河畔霍尔果斯河畔汉城湖畔三相宜。这是怎样的想象?站在丝绸之路的起点上,望着我读书种园的汉城湖畔,心旷神怡,想到了很远很远……
  这一年的春天里,我闻到了紫罗兰的香味,心想,就让香料传奇,就让浪漫从这个春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