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17日
渭家的礼物:隹巴馍
○ 郭发红
  关中农村过年,有舅舅给外甥送灯的习俗。“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的谐音)。”灯光照耀前程,也代表着舅家的莫大宠爱。《诗经·秦风·渭阳》有:“我送舅氏,曰至渭阳”“我送舅氏,悠悠我思”。大意是,外甥秦康公送舅舅重耳(后来的晋文公)回国,一直送到渭河北岸(时秦国定都雍城,即今凤翔县南郊一带),送着送着就想起了去世的母亲,不免伤感起来。南北朝华阴人杨愔幼年丧母,一日舅舅登门,他正在诵读《诗经》,当读到《渭阳》时,便对着舅舅泣不成声。人们将“渭阳”代指舅父,将甥舅间的血亲之情称作“渭阳之情”,而陕西关中人则直呼舅家为渭家,故有“渭爷、渭婆”之称。
  渭家送灯,除了灯笼、蜡烛等一应物品外,必有两个“隹(zhuī)巴馍”。十里乡俗不同。渭北农村一带的隹巴馍小鸟模样,巴掌儿大小,小麦面蒸制,两头短,中间长,前头粘两个黑豆做眼睛,后头稍微提捏一下,算是短小的尾巴。做法因人而异,形状难得整齐划一。两个隹巴馍,一个巴掌托上一个,活灵活现,期冀美好又志存高远。
  “隹巴”实为“巴隹”,盼望外甥像“隹”一样。“巴”即巴不得,盼望、期望之意。“隹”则大有来头,渊源深厚。
  《周易·革卦》蕴涵着丰富的变革思想,其中赫然出现“革命”一词,原文是:“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汤指商朝的开国君主商汤,武指周朝的开国君主武王。这是说,商汤伐夏建立了商朝、武王伐商建立了周朝,这种革命行为,顺乎天意合乎民心。需要说明的是,“汤武革命”都与“隹”密切相关。
  “隹”始见于商代的甲骨文及铭器金文,字形如鸟。商部落以鸟为图腾,视鸟为祖先神而顶礼膜拜。《诗经·商颂·玄鸟》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大意是,上天命令玄鸟降落人间,从而生下了商族的祖先契。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写得就更详细了,说是商祖契的母亲叫简狄,她是有娀氏的女子,是帝喾的次妃。一次姐妹三人去河边洗澡,“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玄鸟即黑色的鸟,但具体是什么鸟,尚无定论,大抵说法有燕子、鹁鸪、乌鸦、麻雀、鹰隼,等等。最初书写的“鸟”,恰是象形字“隹”。隹鸟不分,以鸟为神,也是商文化的重要体现。商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他在有莘国(今陕西合阳县)伊尹等人辅佐下,与夏桀大战于鸣条,最终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汤战前占卜,结果是“隹败王”(详见《甲骨文合集》2274正),这兆示着圣祖鸟会打败夏桀,故商汤放胆前进,同时他认为,这是“隹”在指引着他们前进(進)。
  渭家给外甥送去两个隹巴馍,一直要送到孩子12周岁。这实在是期望外甥早日长大,由一只小麻雀或雏燕,成长为“鸢飞戾天”的鸢(隼类,鹰),以革命精神和冲天干劲,去建功立业,光宗耀祖。至于要送两个隹巴馍,该为雌雄一对,预祝孩子今后事业爱情双丰收。
  《诗经·小雅·四牡》有:“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这是说,翩翩隹鸟任飞翔,飞飞停停多舒畅,歇在一片杞树上。古人释“鵻”为“隹”,音义皆同。现在看来,“翩翩者鵻”就是那两个隹巴馍,“集于苞杞”是渭家的宠爱和支持,而那“载飞载止”便是逢年过节的来来往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