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06日
九 妹
○ 周燕芬
  我们家是典型的中国多子女家庭,且女多男少,姐妹间的年龄跨度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九妹是家中唯一的70后,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出台前抢着来到这个世界的,父母寄希望最后能再添一个男丁,不想九妹在娘胎里就很叛逆,偏偏不遂人愿。生九妹的那一年全国正大唱革命样板戏,每每母亲戏谑着要将九妹送人时,众姊妹包括在场的街坊邻居便纷纷模仿《智取威虎山》中座山雕的口吻,吆喝着土匪黑话:“老九不能走啊!”于是九妹就有了一个驰名远近的乳名:老九。
  “老九不能走”,老九长大了却偏要走。因为父亲守城主义思想的影响,我们姊妹都没有离开陕西,曾经远赴东北读书的四姐,毕业后生生被拽回老家,到四川当兵的哥哥,复员后无可选择地回到父母身边。我报考大学时,父亲谆谆教诲:就到西安吧,西安已经很远了,1930年代去西安骑毛驴一个月才能到呢!我傻傻地听着,还真是够远的,很听话地报了西北大学。轮到九妹,父亲老调重弹,九妹哼哈应和着,心里早有了鬼主意,以她全校文科第一名的成绩,哪里甘心报在陕西呢,在志愿表投递出去之前,九妹自作主张改了志愿,听老师说大连是个好地方,就报了东北财经大学,通知书一到,老九真的飞走了。
  陕北人管最后的孩子叫“老生生”或“垫窝窝”,爱若掌上明珠却并不好养。九妹从小体弱多病,三天一发烧五天一抽筋,半夜闹腾起来一定是全家总动员,开大门的开大门,请医生的请医生,端水的端水,拿药的拿药,得亏家里人马多。有一次感冒医生下重了药,九妹一下子四肢瘫软,完全不会动弹了,若不是及时送大医院救治,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军区的大夫因为这次医疗事故还挨了处分。大约半个多月的治疗后,九妹神奇地站了起来,她扶着墙一步一步地挪动,就像在重新学习走路。
  大概又应了另一种说法,多病的孩子脑子好使。九妹是我们家里最聪明的孩子,她从小记忆力好,反应快,上学之前父亲就教她认字背诗,院子里邻居家的女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一定要九妹陪伴才肯报名,九妹尚小学校不收,大家让老师考考看,这一考老师乐了,立马破格录取。这原本陪读的九妹上学后一路领先,上中学考大学来得全不费力。大学毕业后,九妹又顺利通过公务员考试走进当地税务局工作,代表单位参加市里的业务比赛也是名列前茅,获奖后外出游山玩水,好不得意。
  九妹的性情像极了母亲,一样的健朗阳光、真诚直白,一样的肆意任情、说一不二。这样的性格是天生的也是娇惯的。母亲常说养女如养虎,众姊妹比肩靠背地长大,没有一套家法严治如何了得?晚上倘不按时回家,一定会有三巴掌或者两棍子等着,记不清是哪位姐姐玩困了睡在小姐妹家里,母亲硬是半夜从人家炕头上把姐姐提溜回家。我也曾忘了请假就和同学一起去看戏,被母亲从戏园子拽出来赶回家。母亲会让你一次记打,不敢再犯。但是到了九妹这里,不知是怜惜她瘦弱多病,还是母亲上了岁数心念变软,总之大大放宽了政策,松懈了管治,九妹压根不做家务,不学针线,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若不是脑瓜子灵光,在这样的家教下是不可能考上大学的。最过分的是九妹竟然敢和母亲顶嘴,而母亲竟然被噎得无以应对,只能痛哭一场以解伤心。这种情景在我们这些棍棒调教出的乖乖女看来,是多么地不可思议啊!
  母亲性格刚烈却极端爱哭,喜怒哀乐全用眼泪来表达,我们怵怕母亲的严厉,但更恐惧母亲的眼泪,母亲汹涌澎湃的泪水,能将你持久坚固起来的意志堡垒全线摧垮。每一个女儿的恋爱婚姻,都经历了母亲眼泪的洗礼,每一个瞄上周家姑娘的小伙子,只要扛过了周家妈妈的眼泪,就大功告成娶得佳人归。我的家乡并没有哭嫁的风俗,但这却成为母亲嫁女儿的规定动作。对此我曾百思不得其解,可当我自己有了孩子,饱含泪水送孩子出门时,才体会到母亲眼泪的情感分量,母亲所有的心血、所有的不甘和不舍,都在这泪水中了。
  唯独九妹例外,九妹将妹夫领回家的时候,已经生米做成了熟饭,拿着结婚证书来拜见父母,母亲最后的一哭纯然走了一回形式,但还是不依不饶地教训了一通刚见面的女婿,九妹夫显然有过高人指点,早已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他毕恭毕敬且全盘领受,并很夸张地做出惊怕状,而里屋的幕后导演们已经笑作一团,我们家漫长的嫁女故事,终于在九妹这里喜剧性地落幕了。
  当母亲大肆铺排为她的小女儿举行结婚回门宴的时候,病魔已经悄然侵入了母亲的身体,九妹走后母亲便一病不起,母亲离世后大家商量着瞒了九妹一段时间,毕竟她年纪最小,毕竟她才刚刚开始自己的新生活。但人生的遗憾也就此铸成,此后九妹每一次回家,进得家门便放声痛哭,很长很长的时间里,九妹都不能适应没有了妈妈的这个家。时光消蚀着记忆,也愈合着心灵的伤口,我们渐渐地能够面对与亲人的阴阳相隔,安静地祭扫陵墓,而常常是不可自持的九妹将我们拉回从前,让从容镇定的一家人顿时乱了方寸。
  老父亲坐在他的旧沙发上,一如既往地淡笑无语,好像儿女们的热闹与他无关。九妹回家14天,醉酒12场,我们姐妹们都是能喝一点酒的,但谁也比不上九妹,号称有海量的哥哥和姐夫们也都一个个败下阵来。九妹酒醉,摇摇晃晃,憨态可掬,活脱脱一个醉卧芍药裀的史湘云。最好玩的一次是连哭带笑口若悬河地数落教训她的众姐夫,直逼得姐夫们赌咒发誓忠诚于她的姐姐们,方才善罢甘休,那娇俏泼辣的神态,又像极了“红楼二尤”里的尤三姐。几天的寿局,红火了一个小九妹,恍然间,这个家庭因为九妹而再次有了活力,有了情感凝聚力。
  70后的九妹,大胆而时髦、坦荡而骄傲,她从不亏待自己,会掏空腰包买一件价格不菲的皮草穿在身上,她要奢侈育儿,三十元买一颗芒果做儿子的餐后点心。九妹是我们这个依然弥漫着传统生活气息的大家庭中的一员,但她的精神气质和生存方式更多属于新生一代,血缘使我们亲密,年龄又使我们有了距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九妹活得自由潇洒,令我们羡慕却无法效仿。庆幸我们家有了九妹,她的明艳鲜活,她的朝气蓬勃,就像一株摇曳在素净底色上的红色玫瑰,让我和我的姐姐们在九妹身上活出了青春的生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