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要急着赶路,无奈却偏偏遇到堵车。一长溜的车队,像舞龙灯的方阵,在前面、后面围得水泄不通。面对一眼望不到头的车龙,我只能耐心等待。
灿烂的阳光下,几个少女恍若天外来客,她们穿着清一色的服饰,戴着精美的头饰,在人行道上轻快地走着。阳光正好包围着她们,形成一个极美的光圈,使她们显得更加明亮而妩媚。有别于这十里长街上所有女人,她们穿着蓝色的大襟衫,头上的帽子也是蓝色的,帽顶上的红与垂下几厘米的帽帘,在这秋日的艳阳下格外吸睛。满街潮流、满街范儿,满街美人,唯独她们自成一色,在天与地之间,浑然成画。她们不浓不淡,不张不狂,给大地平添一抹神秘的风韵,帽帘一荡一荡,衣袂一摆一摆。这就是蕴含着独特地域文化精髓的客家“蓝衫凉帽”。这是一种千年不衰的传承,蕴含着客家先民们的智慧。
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广东的客家民俗与风情,相比其他地方,又具有别具一格的特色。溯源而上,这种“蓝衫文化”主要是集中在粤闽赣三地。蓝衫、凉帽是客家人的传统衣着。深圳龙岗的客家服饰曾很多次登上各种亮丽舞台,舞剧《大围屋·雪娘》以及龙岗皆歌表演,都展示了这些文化元素。在乡愁印迹文史项目启动仪式上,南联学校的男女学生穿着客家的传统蓝衫,表演了欢快灵动的节目《客家快板》;穿着唐衫唐裤的男生和穿着大襟衫手执色彩艳丽凉帽的女生,则用曼妙的舞蹈,用生动活泼舞出了《五谷丰登》。
美好的事物总能让人拓展视野。我是个感性的人,在嘈杂喧嚣的尘烟里,出走到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当中,心情倍感愉悦,仿佛瞬间卸下了所有的负累,思绪沿着这美好的主线一路延伸。是的,说到了蓝衫,就少不了凉帽精彩的一笔,这是客家服饰中最画龙点睛的一抹重彩。凉帽凝结了客家人很深的人文情怀,也是特定历史文化的见证物,其沉淀的,是集一个地域、一方水土养育出的人民勇敢、坚韧不拔、顽强奋进的民族精神!到过大鹏的人都知道:走过村巷时只要稍微驻足,古巷中就有穿着特别的、恍若与我们两个朝代的老婆婆从我们面前走过。她们穿着的都是黑色与蓝色的对襟衫,头上的帽子中间镂空,帽顶绯红,帽檐缀有布帘。这种帽子由竹篾制成,帽帘的使用与古代女性用头帕包住半边脸有异曲同工之妙。帽子顶端那个直径15厘米的圆孔,则起到了美观与凉爽通风兼而有之的效果,同时也可以让帽子戴得更稳。整个帽子的结构集轻便、灵巧、美观与实用于一体。凉帽可以遮住大部分射向脸和脖子的阳光。在佩戴者大幅步伐走动时,摇摆的旋律平添许多妙趣横生的风姿,让观其者产生无限畅想与向往。这种帽子尤以大鹏生产的为精美,所以也有不少人称呼它为“大鹏凉帽”!据记载,这种凉帽不仅广受深圳客家妇女的欢迎,周边的惠州、东莞、港澳地区乃至东南亚还有欧美国家的客家妇女,都喜欢这种帽饰。我想,这种喜欢除了爱美之心,还包含着她们忘不了的风俗记忆以及无法割舍的家国情怀!
客家人的独特民俗、传统文化如缤纷的万花筒,丰富养眼,多姿多彩。除凉帽外,还有很多具有特色的物品,它们如百花遍地,芬芳四溢。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有竹纱布、冬头帕、大襟衫、对襟衫、褂甲、肚兜、帽围、围涎、虎头帽等,其中虎头帽是最具吉祥寓意的一种。客家文化的精彩不胜枚举,观之望之,都是一种至真至美的享受,其艺术风采于平凡中洋溢而出。
乡愁由此“一蓝”生,我们作为这块土地上的后人,还能够触碰那些鲜活、生动的物品是一种莫大的幸运。我们得保护好这些传统文化,传承好这些传统技艺,让传统文化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它汩汩流淌于中华大地,泽被子孙后代!
我们是幸运的,紧随时代前进的同时,还有这么多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留给我们。我们民族奋斗的不屈精神,给我们以榜样的力量走向远方。我们有这么多丰盈、厚实的精神滋养,可以让我们在未来的岁月里,去一步一步向时代作出回答,并在自己的岁月版图上,绘就新一代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