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一听浇汤面,似乎只有去了乾县,才能吃得上最正宗的味道。浇汤面过去叫哈水面,不知道的人以为口水全掉进面汤了。过去因为吃过的汤要回锅,现在已经早早改过这陋习,所以你可千万不敢那么想,过去的都成传说了,现在就成胡说了。在我小时候,一听喔吃浇汤面,就不自觉口水往下咽,想着啥时候能咥十几碗浇汤面就美咋咧。那时候人都穷,锅里能有一点油花花,汤上能漂上一点肉蛋蛋,喔日子不知道有多么的幸福,一般也就是过年,过节,或谁家嫁娶过事才能吃得上。
尤其到过年走亲戚,不管去谁家拜年,早饭肯定都是浇汤面,我家每年也一样,提个笼笼,装上礼当,由我大骑着喔“二八大杠”,前面横梁坐一个,后面座架驮一个,怀里再抱一个,太阳还没出来,就老早坐到我姨家喔热炕上了。过去走亲戚都要待一天客,也就最少要吃两顿。就看我姨一大早,天还没亮就扫院呢、揽柴呢、拉风箱呢……真真的要忙一整天。
早上第一顿当然就是浇汤面,这面看着简单,做起来却有着一定的门道,所以在农村谁家喔媳妇有没有本事,贤惠不贤惠就看喔浇汤面做的瞎(方言念ha)好。首先要熬一锅鸡汤,接着就是摊蛋饼,炒臊子、切葱花、烧菜油,海带猪肉和芝麻、酱油香醋十三香……这程序一样都不能少,味道美不美就要看掌大勺调汤的那两把刷子。最关键的就是喔面,面必须是现压的,才最好吃,细得跟针线一样,压面时候还得叮咛把盐放合适,有一句老话:挂面下面有咸在先。压出来的面:揉、壤、滑、劲。等我姨姐端上来一碗碗热腾腾的面,端起还没上嘴就听一句:“汤还缺啥不?”“好着呢,好着呢,赶紧一块吃。”我那时候瓜瓜地就补了一句:“给咱姨说汤烧煎些,再放点肉……”“能成!能成!”
浇汤面,乾县人的最爱。人们茶余饭后、聚堆聊天,谈笑最多的就是村里吃浇汤面能咥的人,能吃到十八碗、二十多碗,那肯定是村子最舍力气的壮小伙,所以,浇汤面似乎也是考量一个人力气大小的标尺。过去要是谁家女子嫁人,光看喔新女婿要能吃个几十碗浇汤面,就证明这老丈人没看错人。
你要是有空去乾县吃这面,吃多少不丢人,最丢人的就是把汤喝了,因为吃这面讲究的是只吃面不喝汤才是正宗吃法。现在人要问:你们乾县人这哈水面历史有多久,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可以骄傲告诉你:你看武则天跟她老汉儿女当年为啥都安身乾县?!不就是为那碗浇汤面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