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11日
绿树成荫,阳光明媚
○ 王健春
  抗击疫情三年,文艺工作者毫不落后,自2020年起,平利县的文友们自发吹响文艺战“疫”集结号,快板《众志成城抗肺炎》《共克时艰战疫情》、散文《大国小家都是爱》、小说《督察》《心愿》《小秘密》等应运而生,诗词歌赋、书画摄影遍地开花,平利大街小巷的宣传广播和标语内容,大多出自文友神来之笔,朗诵协会、爱歌合唱团等文艺社团竞相举办线上活动为抗疫加油,同事蔡汝平逆行西安,支援“两站一场”,从一线发回的一首首抗疫诗歌,真挚感人。
  这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成为我们的使命任务。平利文联率先开展了“宣传二十大文艺进万家”系列活动,在老县镇太山庙村,应邀采风的文艺工作者们震撼这个村竟是汉墓群遗址和西城虎画像砖的发掘地,真正见识了名不见经传小村的深厚底蕴。太山庙村的百姓则在家门口享用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这一年,刚从繁忙岗位退职的刘云刘总编,义不容辞扛起重振家乡文坛辉煌的大旗,开设《刘云散文乡场》,转发《散文心语》,在文学群一对一点评新人作品,好些作者惊叹,老师未曾谋面,仿佛就在跟前;远在大都市上海创业的刘生横空出世,文学群频频发文,乡村诗歌直戳心灵,引起不小震动;女作者王仁菊自《记住首长的话》刊登后,一发不可收,三日一小作,五天一美文,《安康日报》整版推介,更是艳惊四方,平利女作者巾帼不让须眉;农民作者王著斌、王兴林、肖玉城、何小雅似猛虎下山,“起步即是冲刺”,咄咄逼人;兴隆村民贺德山,更是了得,一篇《安康脱贫赋》全市夺冠,被破格“抢”进文联,成为像市图书馆知名作家王庭德一样的招牌人物;七旬老翁魏正高,虽蛰居简出,但耳听八方,固守杂文,针砭时弊;农民烙画家李红霞,涉足书法和写作,锋芒毕露;乡村作者魏元垠风尘仆仆奔波绝域殊方,坚持撰写《风物志》;长安镇农民刘井刚埋头创作长篇巨作,以乡野农夫不惧名家大腕的气势冲刺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征文;陈武成长篇小说《雪如花》、短篇小说集《在那高高的山上》如愿出版,“双响炮”震撼文坛;董明汉致力于地域文化研究,从《红楼梦》中窥探语言,出版《平利八仙方言》;魏欣的纪实文学《暖阳》终于出版,我为其撰写的《暖男魏欣》和《迎着朝阳,再出发》,有幸作为卷首语并被媒体刊发。
  这一年,平利大街小巷继续播放着张锐锋、陈尚忠这对老搭档的平利歌曲,由楠木作词、邹永礼作曲、陈俊华演唱的《这里是故乡》,更是唤起游子对家乡的思念,成为《请到茶乡来》的姊妹歌。这一年,黎氏二熊、雪国过客、化龙山人、善行者、醒头云、廿一郎、湄上草、地米菜默默耕耘,佳作不断,八十老翁写八十岁全国劳模已不稀罕;邹尚恒继续打磨他的大型现代戏剧《乡村在呼唤》,迎接中省专家团的再次研讨;驴友卢大兴诗集《青山欢歌》和长篇小说集《潮儿》样本付梓印刷;双腿残疾的企业家徐恒利历时八年撰写的自传体小说《残月》清样分上下集付梓刊印,成为残疾人的翘楚;遥望五峰工作室一如既往门庭若市,举荐文人墨士走向天南地北。这一年,我的散文《那年那月,此情此景》,荣获省政协举办的“委员说:陕西这十年”主题征文优秀奖,相声《我是城市监管员》,获得安康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主题小舞台作品征评二等奖。
  这一年,我们的《平利文学》继续开门办刊,先后与宣传部、团县委、纪检委联合推出“我可爱的家乡”和“廉洁文化”专刊,在《安康日报》率先承办“县域文荟”和“家风家教丛谈”专版。
  这一年,驻村有获,我们的乡村文学工作室吸粉无数,“书香之村”名不虚传。扎根乡村,深入生活,使我的创作源泉丰厚肥沃,系列乡村散记《篾匠小红》《乡贤黄永胜》《一个园丁七朵花》《“金百万”的幸福生活》破土而出,特别欣慰的是村中“秀才”写打油诗和快板慰劳我的艰辛,诗歌《驻村的文联主席》和《叫你一声王书记》经媒体传播,众人皆知。
  这一年,我的单位焕然一新,一跃成为全市办公条件最明亮、最宽敞的县级文联,县延安精神研究会和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入驻我会,如虎添翼,我们的“上联下联、左联右联、内联外联”治会方略大见成效,的的确确联出了一片新天地。如果说“2022”像一群鸭子缓缓游荡,使人联想“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句,那“2023”中的“3”,就自然使人想到展翅翱翔的雄鹰和驱散阴霾迎接光明,祝愿文友们2023文思涌泉,妙笔生花,绿树成荫,阳光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