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04日
钟楼饭店
○ 朱文杰
  南大街北口与西大街夹角的钟楼盘道上,如今是钟楼饭店,钟楼饭店所占地址还包括被全部拆除的涝巷,涝巷从南大街西沿起往西到竹笆市中段止,东半叫“东涝巷”,西半叫“西涝巷”。钟楼饭店地址为西安市南大街110号,建成于1983年,楼高7层,是西安地区最早的合资酒店之一、四星级涉外旅游饭店。钟楼饭店的建筑风格与钟楼东北角的邮政大楼相呼应,周围朝东与钟楼,以及东南角的开元商城,朝西与钟楼,以及西大街的鼓楼一起,组成了360°全视域的建筑景观群。钟楼饭店还是西安市首批加盟“世界金钥匙酒店联盟”的饭店之一。
  我1985年从铜川调入西安市文联《长安》文学月刊社,1986年就参与接待筹办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小说月报》三北(东北、华北、西北)编审工作会议。当时我因任《长安》文学月刊社编务主任,就参与会务工作,与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室主任诗人、作家张雪杉一起,负责联系把会议安排在西安市中心位置的钟楼饭店。记得最清楚的是由我负责联系去乾陵、昭陵等景点参观采风。我一人先打前站去乾县联系,为会议订购一批唐三彩复制品,与乾县唐三彩复制厂谈成以出厂价一件七块钱,给全体参会人一人一件(自费)。受到会议主办方赞扬,因为钟楼饭店外宾商场一件要二百多元。还记得《天津日报》副刊主任李牧歌大姐,是与“荷花淀派”作家孙犁一起创办《天津日报》,并一起在副刊科共事的资深报人。李牧歌出生于1921年,当时已65岁了,是比我母亲还年长的前辈,但她一定让我叫她大姐。我和她认识也很有意思,是坐大轿子车去乾县途中参观一个景点时,有几位咸阳作家受到邀请上了车,参观完李大姐上车后位子被占了,只能站在车厢过道中间。当时我坐在第一排负责联络招呼司机和客人,发现一位老太太站着,忙起身让座,我就和后边几位熟人挤着坐。到乾陵参观时李大姐专门和我走在一起,她是为了当面感谢我,于是我又当了她的义务讲解员,介绍国宝级文物的唐墓壁画《观鸟扑蝉图》《唐人马球图》等。到返程时让大家购买复制的极精美的唐三彩马,自然一人一件一抢而空。李大姐当时小声给我说她想多买一件送朋友。我忙又下车为她买了两件。返回钟楼饭店后,又领着她和几位天津作家及张雪杉等去了鼓楼北院门文化街逛夜市。
  由于给李大姐让了个座这件小事,李大姐回天津后就连续和我联系约稿,我只有寄了一组诗请她指导,谁知很快发表在她主持的《天津日报》社主办的《文艺》双月刊上。关键是这组诗又被《诗选刊》全部转载,幸运的是从这年开始,我连续在全国诗歌报刊《诗刊》《中国作家》《星星》《诗潮》《中国诗人》上发表作品一百多首,于1988年结集出版了我的第一本诗集《哭泉》,让我文学生涯步入快车道。
  而百花文艺出版社领导为了感谢我,还赠了我几大箱上百本的新出版的各类文艺图书,第二年还给我寄了《中国现代散文丛书》,至今我收藏的还有《徐志摩散文选》《林语堂散文选》《吴伯箫散文选》《蒋子龙文集》《冯骥才文集》以及当年祖国大陆最早出版的金庸新派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后来百花文艺出版社还邀请我去天津,又见了李牧歌大姐和诗人张雪杉兄等朋友,在天津头一次吃天津包子,还买回几大包天津大麻花,参观了天津港、古文化街、海河、静园、杨柳青年画等景点。
  在钟楼饭店我应邀去看望过住在该饭店的台湾诗人洛夫。还有获过全国大奖的周克芹,因他是四川沱江畔简阳人,我写《沱江船桥》一诗时写到他的“许茂和他的女儿”。我们还在钟楼饭店前合影。钟楼饭店门口原有一块巨石,作为景观石,但整体没啥特色,早已被移走了。
  我初中西安市二十七中同班同学张中华曾在钟楼饭店工程部工作过。他出生于报恩寺街7号,从报恩寺街小学毕业。张中华从少年时就喜欢音乐舞蹈,吹笛吹笙吹萨克斯,还喜欢作词、谱曲,在钟楼饭店工作时获得过西安市饮食系统的音乐比赛奖。退休后他还参加社会上组织的铜管乐团,我们55年后的2017年再相聚时,张中华还现场即兴来了一段舞蹈表演,动作矫健灵动,英姿飒爽,哪像快70岁的老人。
  2016年6月位于东大街的西安饭庄总店拆迁搬至钟楼饭店。而西安饭庄创办之初的发轫之地大致就在如今的钟楼饭店后边偏西位置,可以说西安饭庄回老家来过渡了。
  我这些年去钟楼饭店就主要是奔着西安饭庄而去的,参加过几次文化界朋友聚会。尤其是2020年9月16日应西安饮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靳文平邀请去钟楼饭店后边西安饭庄聚会,这可能是我出席最高规格的一次宴会了。后我正式被西安饮食股份有限公司聘为首席文化顾问,而且西安饭庄东大街原址在迎来100周年之际的2021年重新开张。我们应当记住,正是钟楼饭店在西安饭庄艰难过渡之时,携手共进,结下友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传为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