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23日
猪头肉与小菜
○ 王祥夫
  记得上小学时,看门的老头儿姓赵,人很瘦,水蛇腰,走路一扭一扭。同学们当面叫他赵大爷,背后却都叫他“二两酒”,因为他嗜酒,一年四季,醉的时候居多。有时候学生们都放了学,他一个人就在校门口喝酒。就酒的总是猪头肉,没多少,只那么几片,但他吃得很香。猪头肉下酒,算是绝配。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和《金瓶梅》都写到了猪头肉,可见此物之大好,有人说,猪身上最好吃的地方是猪头,而猪头上最好吃的地方是猪嘴,此话大致不差。周作人曾写过一首打油诗,里边有两句:“早起喝茶看报了,出门赶去吃猪头。”只此二句,可见此公是猪头肉爱好者,而把猪头写入诗,除了他好像再没有别人,起码我是不知道。古平城大同的猪头肉,有两处算是出了大名,一处是城东,每天都有人为了吃那口猪头肉早早地去候着,去迟了就没有了。再一处是城西边,城西边的猪头肉有两种,一种是糯软香烂,切块儿食之最好。一种是熏猪头,宜切薄片,夹在热馒头里享用。我虽早上起来既不看报又不喝茶,但也总是常常出门赶去买猪头肉。卖猪头肉的摊子总是支在路边,以方便路人,猪头的各个部分都有专门的名称,鄙人至今还不能一一说清,只记得猪的那两只眼睛叫“双灯”,有专门喜欢吃它的,亦可切成薄片。不少人买了猪头肉就在路边吃,一边吃一边说话,我常常看着那些在路边吃猪头肉的,心里想,这样吃法算是中午饭还是早上的饭?
  说到猪头肉,鄙乡店号叫“皇城一号”的饭店里的猪头肉我以为是经过改良而口味最好的,是既熏过,而又一块儿一块儿地切出来,给人以大口大口嚼的机会,而一般熏过的猪头肉却是要切片。“皇城一号”的猪头肉既软烂又独具熏香,所以独擅胜场。几个朋友去那里吃饭,总是吃了一盘还会再要一盘,同时必上大个儿的馒头,是山东的吃法。“皇城一号”的猪头肉是大同的名物,而吃猪头肉佐以另外两样别处没有的小菜就更好,一道小菜是腌绿豆芽。又脆又嫩,吃一口头肉,再吃一口这样的腌绿豆芽,很好。还有一道小菜是腌豆腐。白豆腐,切成指头粗细的条端上来,因为是腌制过的豆腐,亦是既爽口又有独特的风味,比豆腐干嫩而且味道不同。从小吃豆腐,也不知吃了有多少,不是家常豆腐便是大白菜豆腐或者是高级一点的镶豆腐。而头一次吃腌豆腐却是在“皇城一号”。这两样小菜也只有这家饭店有。其实如果真正地吃起饭来,一两个人或三四个人,猪头肉、腌绿豆芽,再来一个腌豆腐,每人一份儿,也就够了,而且也对健康有益。再说到猪头肉,与之相比的可以说一下在加拿大吃德国咸猪手,那个专门让人吃咸猪手的饭店不大,院子里停满了车。每人一盘地上来,是一个咸猪手、一个很大的土豆泥球,还有酸菜。一开始吃,还可以,吃到后来把猪手翻一个过儿,马上在猪手的皮上看到了许多的猪毛,胃口登时就没有了。这是在加拿大,据说去德国要好一些,但也是三样,土豆泥的大球,酸菜丝,烤过的咸猪手。去年加拿大的朋友来,我请他们去吃“皇城一号”,也上了三样:熏猪头肉、腌绿豆芽、腌豆腐。他们很满意。
  猪头肉不能算是大菜,却有大味。绿豆芽和豆腐到处都有,但要做好却不大容易。过去卖豆芽都是挑了担子走街串巷,担子这头是黄豆芽,不用问,另一头肯定是绿的。卖豆芽一般不用秤,只用手抓,抓一下,抓两下,够了。如果碰到漂亮的小媳妇,卖豆芽的还会再给抓一点。“看看,多水灵!”不知是说自己的豆芽还是在说那已经走远了的小媳妇。卖猪头肉的却没那么多话,要喊,也只是两个字:“头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