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25日
秦腔“四功五法”的重要性
○ 陕西省周至县剧团 杜平利
  秦腔起源于陕西、甘肃两省,经一代一代秦腔人的创新改革而逐渐形成。
  清时秦腔俗称“梆子腔”,有许多剧种仍沿用,以秦腔为先,主为梆子。千百年来使秦腔在三秦大地上源远流长,它的无拘无束之姿、性情之腔,在西北唱出了千年的风情神韵,2006年被国家正式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生于1970年,幼时酷爱秦腔,15岁考入周至县艺术学校,从此走向了学习秦腔的道路。在学艺的4年中,我刻苦学习、认真钻研,在老师的教导下一步一步走上舞台,成为一名红生、须生及老生演员。1989年艺校毕业后我在宁夏固原文工团工作,此后在甘肃武山县剧团工作;1990年在天水市秦腔大赛展演的《洞天悲歌》荣获二等奖;1999年我回到了家乡陕西省周至县剧团工作至今。所演剧目有《放饭》《打镇台》《烙碗计》《金麒麟》《下河东》《金沙滩》等。2009年在陕西省秦腔大赛中荣获第四届“红梅杯”二等奖。在演出的几十年中,使我认识到戏剧“四功五法”的重要性,它是秦腔的最基本知识,也是舞台上最基本的表演手段。它的别名为“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四功五法是指:手指手势,眼指眼神,身指身段,步指步法,法指以上几种的规格和方法。手为势,眼为灵,身为主,法为源,步为根。
  四功:唱功是在表演中第一位的,它讲的是字正腔圆,以字生腔,以情带腔,有节奏的唱法,把节奏、旋律、感情、语气融为一体,方能展现出艺术的品质。
  念功:一要注意字音的准确,二要掌握吐字发音的正确,三要念出道白的抑扬顿挫,有上有下,有高有低,有喜有悲,才能展现出人物的个性。
  做功:是武功、跟头、打斗以及各种高难度的技巧,要有腰、腿、把子的基本功才能展现出武打的表演性。要做到技不离戏,一来一往也要表达人物的真实性。
  五法:是指唱功要口、手、眼、身、步来同时并用,缺一不可。用眼神与唱词来表现情感的一致,身手步也要配合唱词所表达的情绪,也就是说唱念是带有情感的,做到有动作、有章法来表演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在舞台上讲的是身体要未左先右,欲进先退,由高到低、由慢到快的说法,做动作时要讲六合,眼与心、心与气、气与身、身与手、手与脚、脚与胯的组合,才能使手、眼、身、法、步在舞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自如和谐。
  总的来说,艺术没有一定的水准标尺。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改革、钻研、磨练和去实践、去努力,才能提高自己为社会、为我们三秦大地添加一份亮丽的色彩,让秦腔发扬光大、源远流长,唱响大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