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21日
生命是条河流
○ 闫群
  15岁那年,我的班主任,也是我的语文老师,一个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中专生,他二十出头,高大俊朗,小麦色的肤色配上儒雅的谈吐,走在我们那个不大的乡镇中学,绝对是一道亮丽的风景。那时最开心的事就是每天下午课间活动时,看他在操场上纵横驰骋打篮球,那矫健的身姿和灵动的步伐深深印在我青春期的脑海。开学第一次作文题目:“写给老师的一封信”。我的信字里行间溢满了对他的仰慕和爱戴。向来喜欢华丽辞藻行文的我,唯独那封信全是质朴心声。我至今清楚记得他给我文后写的评语:“应当承认你是有文学天赋的,愿缪斯给你的人生带来快乐……”
  26岁,我遇见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贵人。是他,给予我莫大的信任,激发出我工作上最大的潜能与热情。当我经过调研、梳理,把熬过几个通宵撰写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与一沓“工作绩效考核表”递给他时,我清楚地记得他对我说的每个字:“这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最好的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好好干,相信你能干得更好!”
  27岁,我结婚了,只因闺蜜一句:“这个人是来救你的!”一个多愁善感又重感情的人,历经漫长的消耗后重新回归轨道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婚礼那天,司仪问他:“你知道她最喜欢吃哪道菜吗?”他憨憨地答道:“土豆烧鸡块!”引得大家一阵哄笑。妈妈说,“世间姻缘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想多没有用!”
  29岁,我的宝贝诞生了。儿子的到来,让我对生命和爱有了全新的认知。
  42岁,历经4个多月的痛苦煎熬,生命中最重要的亲人离我而去。父亲的离世让我终于意识到,世上除了生死,其余真的都是擦伤。
  43岁,我如愿以偿成为省作家协会会员,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的数百篇作品,也都刊发在各大纸媒上。我的自媒体公众号“暮歌原创”也拥有全国各地数千粉丝,每当我有所懈怠,他们都会鼓励我前行,让我体验到生之美好……
  这些散落在生命中的浪花,总是不经意间爬上心头。我们每个人都被一个叫“命运”的掌舵者摆渡,而我,始终是一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
  那天午后,和友人在一个叫“时光酒馆”的小店浅酌,窗外是漫天飞舞的雪花,它们唱出了风笛般的苍凉和孤独。我给他讲述着生命中刻骨铭心的美好和一场又一场猝不及防的告别。总以为人是一个容器,放着快乐和悲伤,其实人是一根导管,流过快乐,也流过悲伤。
  “世间的人和事,来和去都有它的时间,我们只需要把自己修炼成最好的样子,然后静静地等待就好了。”他说。
  也许我只是想告诉他,曾经在我心的领域,行过哪里,看到过什么,感知过什么,如何行进,这是一条怎样的人生路。我们每个人,生命的内核都是一座孤岛。在时光的裂缝里,有缘相逢,彼此照亮,各自高飞。
  与远在大洋彼岸的她视频聊天,问我过得怎样,我调侃道,早已把自己活成了一支队伍。天生操心的命,许多路要靠自己慢慢摸索,大不了吃一堑长一智,打掉牙往肚里咽。不像她被家人宠爱得只会读书码字,疫情期间一个人居家隔离,两口锅都烧干了。面对老公准备好的满满一冰箱生鲜果蔬和肉食,竟然无所适从。
  人和人不能比,尤其女人。有时想想,应该让自己吃点苦头。只有受了足够多的苦,才有机会去重新认识自己,认识情爱欲念的本质,认识世间万象的内涵。
  知无涯,贵内省。在老去的路上这点体会越来越深刻。几年前做许多事那种迅速进入状态、迅速完成的力气,更多是一种激情。现在很慢地做事,反复琢磨,反复思量,体会其中真味。消磨掉人的天真、热忱、投入、忘我的不是时间,是世间的人和事。当我们重启内心的灵光,活在当下,观照自心,莫向外求,也许灵魂深处的道路已经呈现。
  天气一天天冷了。在很冷的时候,人很容易想起温暖的事情,而这样的温暖,大多只在梦中出现。寒衣节回老家给父亲上坟,绕着村庄行走,黄色的旋覆花、蓝色的马莲、灿烂的三色堇,从墙根下,从枯树墩边,从石头缝里冷不丁地冒出来,撞入眼帘,像一些捉迷藏的小顽童,挤眉弄眼地扮着怪相。野花摇曳,蔓草如烟,当把自己的视野流放于广袤天地之间时,胸臆不由地轻扬起来。这些散落在尘世角落的哭声、笑声和叹息声啊!只有静静伫立在低处,才听得见,才看得清。
  老屋庭院的荒草长有一人高了,两棵柿树依然硕果满枝,两只长尾喜鹊在枝头不时地飞来飞去。那个曾是碾米机房的屋顶,青灰色的瓦片上长满青苔,似乎在阳光下诉说着流年。对于这座老屋,不思量,自难忘。
  岁月如流。蓦然回首,往事并不如烟。唯有爱,是世间最精深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