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时节,天是真的冷了。
风一过,白杨树的叶子就一片片落了下来。
这时候的凤翔沟,就一天天变着颜色,东西岭环抱的这一条沟就一天和一天不同了。
还没到霜降,山色就一天一个样,黄了,红了,漫山遍野一堆一堆的红,就像着了火。
这最后的疯狂预示着草木一天天走向了涅槃。它们默默无语,似乎早已了知生死,坦然而从容地接受。
其实在自然中,人和草木又有多少区别呢。然而人却不能慨然面对,大多贪恋世间繁华,怕接受死亡。
大自然就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山林草木、鸟兽鱼虫,都是人的老师。
记得生物老师说过,秋分过后,草木就不再生长,开始衰败了。然而在自然界,却并不都是这样。我见过秋天的槐花、榆钱、梧桐花,还有杏花、桃花。
一棵树一边在凋零,一边却在奇迹般开着花儿,令人惊艳。
专家说这是季节反常。这几年,终南山雨水越来越多,气候湿润了,秋天有时候暖和得像春天,能开花也就不奇怪了。
而且这样的气候越来越多,暖秋也就成了常态。秋天暖和了,又有一定湿度,也就有了可以开花的基础条件。当然只是零星的,如果满树的花朵,那才是真的反常。
当草木的果实被采摘或者自然落地的那一刻,就预示着新的生命的可能了。所以越是细微的草木越是向死而生。
我记得在电视里看动物世界,看到有几千头海象从别处迁徙,从一处悬崖一头一头跳下,它们已经听到了海浪声,闻见了海水的味道,勇敢地奔向了大海,可是海水离岩石有一段距离,崖底下到处是尸体,还有一些挣扎的海象,最后只有极个别到了海里,这也是向死而生。
还有一段画面是鹿群结队从一处迁徙向另一处,一路上被老虎追,被狮子咬,被豹子撵,被狼群袭击,甚至喝水的时候,被鳄鱼拖下水,就这样前赴后继、矢志不渝,直到目的地,这也是向死而生。
这种悲壮,让人震撼而感动。
有一些草,它的芥子很多很多,而能在经历晚秋的风雨、寒冬的大雪后生存下来的只是极少数,这都是向死而生。
那么,人呢?
如果一生就这样不惑而过去了,那是真如草芥。
如果能知而后修,方能再生,就是多活了一个生命,除过身体,那就是精神生命。
明白了生命最后都得死亡,就不畏死,真如自我地活着。
这算不算向死而生?
寒露时分,凤凰岭的杨树叶金黄金黄,满坡满岭,叶子在最后极致的美之后就落到地上,最后变成腐殖质,化为泥土,滋养其他生物,人最终也一样。
南山默如一幅画,在画里,我们也学会默然,就在画里默然地修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