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12日
达观者寿
○ 周养俊
  国庆前夕,我参观西安高新区一个书画展览,被一幅端庄、典雅的楷书吸引了,在作品的左下角我看到了作者的名字:庞适文。画展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说庞适文是一位航天科研工作者,今年已经86岁。科研工作者、86岁高龄,这两个信息在我的脑海里怎么也与书法家联系不起来。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在西安电子城电子花园小区拜访了庞适文先生。这是一套三室两厅的居室,其中两室是庞适文和老伴的工作室。庞适文攻书法,老伴研习国画。屋子不是很大,但干净整洁,一丝不苟。书画案上放着他们正在创作的作品,墙上挂满了他们已经完成的书画作品,一百多个平方的面积充满了浓郁的书画气息。
  庞适文告诉我,他1937年出生于陕西岐山一户农民家里,1964年西北大学物理系毕业以后,一直在航天系统从事科研工作,发表过科技论文数十篇,并获得科研成果奖。庞适文从小喜欢读书学习,并且秉承家父教诲喜爱书法,临习欧阳询、柳公权碑帖,有一定的书法基础。1999年,庞适文正式退休后,重新拾起旧好,一门心思习书临帖,二十多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庞适文还是一个办事认真、非常有毅力的人。他不抽烟、不打麻将,不下棋、打扑克,退休在家无事可做,心里慌得不行。一天,他去省图书馆看书,在图书馆附近的一个书摊上无意中看到了《陆柬之书陆机文赋》,拿到手中就放不下了,他花了五元钱买下这本定价十元钱的“宝贝”,然后又买了笔墨纸砚,拿回家就练起了书法。
  也就是从这天开始,庞适文每天一起床就习书临帖,上午十一点下楼散步,午饭后休息一会儿就又站在了书案前。就这样,一年四季,无论盛夏酷暑、数九隆冬,也不管刮风下雨,雪花漫天,他每天坚持写书法。
  当我问他都临过哪些大书法家的字时,他从书案旁搬出一大摞字帖来,其中有《王羲之兰亭序》《唐集王圣教序》《赵孟頫行书字帖》《孙过庭书谱》等,这些字帖都已陈旧发黄,有的还是重新装订的,看得出,它们的主人不知把它们翻过多少遍了。
  庞适文告诉我,说他每天必须练字,一天不练就不舒服,除过坐公交车、乘飞机不习书,有几次去美国探望女儿和外孙,也不忘带上习书练字的文具。他学习先贤的书艺一丝不苟,坚持创作从不懈怠,司变化不离法度,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庞适文学习刻苦,习书努力,而且谦虚谨慎、不耻下问,经常请教钟明善、雷珍民、曹伯庸这些大书法家,书艺不断得到进步,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为大家所喜爱,被专家所认可。不少书法大家说他的书法“有欧阳询的严谨,有赵孟頫的灵动,特别是小楷写得灵秀娟美。”好几位书法评论家说他的书法“稳重、端庄、典雅、严谨,对线的构置、对墨的渲染、对形的把握、对情的宣泄、对趣的追求,都仿佛炎炎夏日的一缕清雅之风,使阅读者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近些年,庞适文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一级书法展览,先后在“和平女神杯首届国际书画大展”“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5周年”“万世师表”“复圣杯”等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得金、银、铜、优秀奖以及特别贡献奖。2007年入选中国书法协会举办的《首届全国老年书法作品展览》,并被中国长城学会、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图书馆等单位收藏。有些作品在日本、韩国、美国展出,有些作品还被收入《东方艺术博览》《中国书法作品选集》《陕西老年书画选》等。2012年,庞适文给陕西省慈善协会书写《十五年慈善功德簿》10个册页,在陕西省美术馆展出3天。此后不久,庞适文又将两次个人书展79幅、100多件作品捐献给慈善协会,变现后给安康紫阳县建慈安桥一座,受到了当地群众一致好评。
  庞适文现为陕西省书法协会会员、陕西省慈善书画研究会理事、陕西省书画学会艺术顾问、陕西金石书画院副院长等。
  庞适文先生今年已经86岁了,但他依然精神矍铄,步履依然十分矫健,每年体检健康指标依然优秀。我问他健康秘诀,他不假思索地告诉我:书法!全是习书练字的功劳。庞适文人如其字,熟悉他的人都说他中庸而低调,不与人争锋,也不为名利,唯以书法陶情寄意。每每伏案练字,他就会忘记一切,一门心思都在书法上。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才能健康长寿。
  写完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眼前忽然又浮现出他工作室墙上四个醒目的大字:“达观者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