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些驴友的口中和网络图片上,早就耳闻目睹了汉中黎坪之美,美得令人心动,尤其从强驴的金口玉牙中蹦出的到黎坪去,“春赏山花烂漫,夏览千峰叠翠,秋观万山红叶,冬戏玉树琼瑶”的赞叹,让我为之迷恋、为之痴情。半个世纪前呱呱落地于汉中的我,对这片被誉为“巴山深处绿色明珠”和“陕南第一山水”的大美景色,更是存念在心头,久久不能放下。
心动不如行动。去年秋初,正是杜甫《新秋》诗句中所描写的“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的时节,从西安出发,我们的车轮一路飞速旋转了三个多小时后,三百公里的路程归零,我的双脚已踏在了位于汉中市南郑区黎坪镇(元坝镇)的黎坪国家森林公园大门口。
被眼前景点瞬间点亮双眼的我,穿过一溜围栏朝景区望去,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大美景致,犹如一幅巨大的山水画镶嵌在蓝天白云的怀抱里。面对山峦叠嶂起伏、倾绿泻翠交融的壮美图画,身挎单反的我已经迫不及待,一头扎进了隐匿于这般远僻幽邃之处,堪称鬼斧神工之宝地的黎坪景区。我的双眼不停歇地扫描着令人目不暇接的瑰丽景色。
九月的黎坪,丰腴而蓊翠。夏日的繁华已渐淡,入秋后的天空清澈悠远,几片轻柔的白云在湛蓝的天幕上悠闲漫步。我们沿着峡谷的一条河溯流而上,这河叫做西流河。令我十分诧异的是,这条神奇的河水,竟是义无反顾地自东往西地反向奔流。有点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我泱泱中华,地势西高东低,大都是条条江河向东流,偏偏有些河“背道而驰”往西淌,这不就是现实中极为少见的、神话中的“倒淌河”吗?是何种原因让它一河清水向西流呢?我从科学的角度对老王说,估计是由于黎坪处于秦岭以南大巴山以西米仓山的腹地,东南北部高山耸立、西部低下的特殊地势致使河水西流,最终被嘉陵江收编入怀。老王笑着岔开话题说,西流河一段的玉带河上,有水往高处流的奇观,成为许多人破解不了的秘密。老王说的这个情况,让我很感兴趣,有点意思。无奈本次只是休闲旅游,并非地质考察,否则,非得去考察一番不可。
在黎坪景区令人目不暇接的众多景点中,不可思议的居然还有一处因其模样貌似黄河壶口瀑布而得名的小壶口瀑布。我们站在河岸朝下望去,显然是一个缩小了的黄河壶口瀑布的翻版,只是水流纯净清澈,并非浑浊泛黄,几丈宽的河面,骤然被收缩到几尺左右的壶口状,水流经过此口向下面的水潭倾泻,银花四溅,水雾弥漫,高过人头,扑面而来,凉意袭人。瀑布旁边还有一块形似乌龟的巨石,趴在那里岿然不动,人称“灵龟镇瀑”。我和游兴勃勃的同伴们纷纷移步与灵龟合影,并戏说要沾点万年灵龟的精气神带回去,全家人都能够延年益寿。
游览了小壶口瀑布来到玉带双瀑,抬头仰视,观得瀑布全貌。只见崖壁上有一突起巨石,将瀑布一劈为二,玉带双瀑因此得名。瀑布经过两阶数十米落差的叠落,倾泻而下,水雾弥漫,倒也有几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
山谷顶上的一轮太阳,懒洋洋地由东向西地缓缓滑去。我们一行二十余人,一路蜿蜒,深入其境,剑峡、鹿跳峡、玉女峰、天梯、天境、红尘峡、海底石城、七星草甸、混人坪……百步一景,步移景换,神奇迷幻,恍入仙境。目睹美景,不时驻足,咔嚓咔嚓,拍景留影……徜徉于集山景、林景、石景、水景、气候、田园和地质景观为一体的几大景区,说不尽、道不完的山水景色,可谓异彩纷呈,令人心旷神怡。
但不得不说的是掩藏其中的中华龙山,更是由于亿万年的地质运动,而造就出的不可复制的大自然的神话传奇,堪称华夏第一、千古奇绝的一处奇特地质现象,让我这个在地质部门工作了几十年的地质人的后代兴奋不已。在秋日斜阳的映照下,大致一看,山势奇特,整座山体岩石都是鲜亮的红褐色;仔细一瞧,让我惊奇,似伏地而行的山体,竟遍布斑驳的赤褐色鳞片,宛若赤龙蛰伏或遨游,随时可腾云驾雾、翻云覆雨一般,彰显着至高无上的王者霸气,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我省著名的国家一级作家朱文杰先生在他的《黎坪华章》散文中更是慧眼识龙:“在龙山,龙之各种形态遗迹皆能找出对应之石,龙鳞无处不在,有龙爪、龙穴、龙洞、龙躯、龙脊、龙尾、龙首,弥满盈目,随处可见,而如此集中,让人诧异慨叹中错愕复惊愕兮……”让我们这些从十三朝古都西安跑来的一干龙的传人,不由得庄重肃穆地伫立在龙山脚下……
“千山万峰多积云,西流曲出飞龙腾。凡识此地休闲处,多有佳话君复闻。”我来黎坪之前读到的这首不知出自何方神圣之手的诗,恰到好处地道出了众多游客对美丽黎坪的真情实感。据说在人迹罕至的黎坪大山深处,还有正在建设和尚未开发的许多奇异景色,藏在深山人未识。
神秘黎坪,大美黎坪,等着我呀,我还会用戴上眼镜的“四眼”,去一睹你美丽绝世的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