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05日
做雪花
○ 刘斌武


  乡村的传统节日,是孩子们最期盼、最高兴的日子。如中秋节,孩子们不仅喜欢节日气氛,更重要的是会有好吃的月饼,又称雪花,特别高兴地享受这一传统美食。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人们讲究的是阖家团圆、和和睦睦。说起中秋节的雪花,更能激起人们的乡愁和美好回忆。小小雪花,圆圆的象征中华民族的团结、吉祥。
  记得小时候,在陕北清涧的乡下过八月十五,许多家庭没有雪花模子,只是用简单的手工操作来做雪花。首先,农家妇女将和好的面团堆放在案板上,双手反复揉,直至匀称为止。而后将面团用擀杖擀成一块大大圆圆的面饼,把炼好的香麻油,或者猪油涂在面上,然后翻卷起来,揉滚成圆柱体,再拿刀子切成许多小块,每块揉成圆球,手掌压平,用一尺见长的小擀杖擀成薄厚匀称的圆饼,然后把备好的馅子拿勺子适当挖上一些放在圆饼上,像包饺子一样地聚拢起来,捏住口子。再用手掌适当压平、压圆,或用小擀杖来擀成小圆饼,厚度均匀。为了边棱齐整,习惯用准备好的大碗瓜,扣勒成一个一个相对规范的圆饼,那就成了雪花的雏形。当雪花烤熟了,面皮就不会黏连,有了层层,酥软、薄脆。
  在做雪花的时候,我们小孩子守在一旁观看着,总感到光溜溜的外表还不美观,两个圆面上能有个图案,不就更好了吗?于是,你一言,我一句,议论着,建议着。不过,办法总还是有的,可以拿筷子头在圆面上戳出几个小孔,千万小心,不敢马虎,不能戳通到馅子上;或者戳成一个五角星、三角形、正方形,或者勾勒出大圆圈儿套着小圆圈儿,等等。做雪花算是细活,每一个程序、每一个步骤都得认真细致。那时,做雪花的馅子乡村里一般是炒杏仁、葵花籽、西米、枣泥、砂糖等,加工的馅料味道醇香。
  到了后来,有的家户有了雪花模,是用上好的枣木、柏木、杜梨木、果树木等果木原料,大都是由木匠刻制的。其基本做法是用两块长宽、厚度相等的小木板,用墨斗的墨线按规格画成圆形,再用木匠的铁铲子、推刨刃子,在木板中心精心雕刻出一道道凹凸均匀的木棱儿,圆底面一般刻的是五角星、红太阳、双喜等图案。经过反反复复地雕刻,而后就打磨成了一副玲珑精巧的雪花模子。
  在八月十五前的时间里,没有雪花模的家户,事先向有模子的人家预约,卡对时间借用。有了雪花模,也就节省了人力和时间,而且做出来的雪花既规范,又美观。过去,乡村没有电烤炉,习惯使用家用铁锅烤雪花,也称烙雪花。锅下面的灶膛,烧的是柴火。可以人工随时添加干柴,拉风箱确定火候的大小均匀。掌握其烤熟的程度,随手翻弄,既烤平面,又烤边棱,待到烤成一抹的金黄色,因雪花馅是熟的,主要是烤面饼,一旦烤熟后,那就是一个个色泽鲜艳、令人垂涎的可口美食了。
  八月十五晚上,不少人还要赏月,因为这天晚上如果天气晴朗,能够看到又圆又大的月亮。再加上那吴刚伐桂树、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美丽的民间传说,更能增添气氛,使孩子们朦朦胧胧、亦梦亦幻,痴情于神话之中。过了八月十五,有的家庭孩子多,还要分雪花,因为剩下的雪花,会因你吃得多他吃得少引起争执,大人为了息事宁人,只好将剩下的按人分开,让他们各自保存,各自享用。
  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生活改善,乡村有了铁鏊子、电烤炉,又有了精致的雪花模子,木的、铅的、竹的、铜的,里边的图案样式多。制作的工艺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做出来的雪花越加精美,不仅外形美观,而且馅子也比较丰富,口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