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一天下午,我陪同同事及文友大张去拜访了老局长。
老局长原是我们公安分局的局长,三个月前转任市局二级警务专员。老局长不但是一位高级警官,还是一位资深作家,其作品曾荣获第九届冰心散文奖。在任局长期间,将开展警营文化活动列入重要工作,先后建成了分局图书室、阅览室、荣誉室等,成立了“长安警察文学编辑部”,积极组织民警撰写自己身上或身边发生的警察故事,先后出版了《长安警察故事》《长安警察日记》等系列警察文学作品,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受到了公安部及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也提升了民警的文学素养和警察荣誉感,将长安分局的警营文化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几天前,大张同我说这件事时,我担心地说:“作为一名普通民警,老局长在任期间,我只在几次大会上见过他的面,并无交集,更无私交。作为曾经主政一方的高官与我们基层普通民警的级别差得很大,我们突然拜访是否合适?是否能取得你想要的效果?”
大张给我透露道:“三年前全国‘两会’期间,辖区发生了突发事件,可能引起上访,老局长压力很大。负责维稳工作的我,接到信息后立即赶到现场,对老局长进行安慰,并根据掌握的情况,提出处置建议。在老局长统一指挥下,我立即带领民警进行走访调查,很快查清了症结,在有关单位的配合下,及时解决了这起突发事件,排除了隐患,避免了上访。事后,老局长感慨地对我说:以后我们做朋友。况且,老局长是个好人,我想一定能取得好效果……”
当我们快到小区门口时,冒着三十多度高温正站在小区门口的老局长,看见我们,面带微笑,伸出手,快步向我们走来。当与我握手时,我见老局长额头上布满细密的汗珠,黑色T恤也有些潮湿,知道他已等了不短时间。我心中的距离感减了不少。
老局长的工作室是两室一厅,一间是卧室,一间是创作室,创作室的桌面上摆放着电脑和打印机;客厅中间摆放着茶台,门口靠墙有一组书柜。墙上悬挂着欧阳中石、杜中信、贾平凹、高建群等名家的字画。面积不大,但干净整洁,文化气息浓郁。
“这里安静,我接待朋友都是在这里……”老局长一边沏茶,一边解释道。
茶沏好了。我们围着茶台一边品着茶,一边聊着家常。
三人年近花甲,先后都退居二线,已淡化了工作圈,强化了爱好圈,因为都热爱文学,聊的话题自然从文学开始……
大张拿出了一本文稿,递给老局长,说:“这是我的作品,请您抽时间看一下,多多指导。”
“一定抽时间认真看。”老局长接过大张递过来的文稿,放在桌面上。
这时,老局长想起什么,一边对着大张说:“你发给我的文章,我都看了。整体不错,我也写了评论,电子版已发过去了,今天把文字版给你。”一边站起来,向创作室走去,熟练地打开电脑和打印机。不一会儿,一篇文稿就出现在大张的手中,正是那篇《警察的故事就是多》的文字版。
老局长再次坐了下来,给我们续了茶水。对着我说:“我只知道你也写作,但很少见到你的作品。今天带来了吗?”
“我的习惯是先构思好,再写,写好后,放一段时间,再修改,感觉好了,再拿出来。自从患上高血压后,反应慢了,写得也慢了。原来的作品较多,现在还有一些半成品,所以今天没带。”
“下次一定带来。你这个习惯好!可以出精品!”
“可惜是慢,加上写着写着思路就变了,导致作品数量少。不像大张近几年,作品像井喷一样,既多又好。”
话题就围绕大张的文学作品展开了,就像是一个小型的作品研讨会。老局长对他看过的大张的几篇文章一一点评,然后又结合作品的特点从警察文学的站位、写作技巧、文学风格的形成等方面进行了专业培训,我们俩受益匪浅。他强调:我们都是老党员、高级警官,作品一定要站位高,体现正能量,特别是在写涉及犯罪的文学作品时,一定要弘扬法治精神,不要像社会上某些文学作品那样,成为传播犯罪手段的途径。这不单是写作技巧的问题,更是政治站位的问题。
老局长换了一壶茶,在茶水飘香时,他谈了自己下一步的计划:过去精力主要放在工作上,现在退居二线,担子由年轻人挑上了,自己把主要精力就放在创作上,打算根据警服的四次变迁,创作一部长篇作品。他也希望我们多写警察文学作品,继续为公安事业作出贡献……
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
我们两人几次告辞,都被老局长热情地挽留住了。
“一定要留下来吃饭!你们能来看我,我很高兴,今天我请客。”
见我们还要走,老局长问大张:“近来,你辛苦写了这么多,有啥目的?”
“我想在退休之前,出一本小集子。”
“对——了——”老局长拖着长音,停了停,接着道:“第一次想出书吧?咱们边吃边聊,结合我出书的经验,给你讲一讲出书的程序、重点环节以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说着,老局长拉着我们走向楼下的一家餐厅。
这顿饭吃了两个多小时,大家都很高兴。
但是,因为大张提前结了账,惹得老局长生气了。老局长板着脸,厉声问道:“说好的我请客,谁让你私下改变了?”
“谁改变了?”大张一本正经地回答,但很快扮了一个鬼脸,接着说道:“社会上不是流传一句‘你请客,我买单’吗?”
大张戏剧化的表演,逗笑了我们。老局长一边笑着,一边指着大张说:“你——这个——小张——呀……下不为例。”
“走,我送你们。”说着老局长一手拉着我们一人,向餐厅门外走去。临分手时,老局长郑重地邀请我们:以后常来!
看到老局长是一位仁厚的兄长、儒雅的学者,我们相互看了一眼后,异口同声地说:一定常来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