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放在闲处
○ 张焕军

与友人聊天,言来语去他有点慨然。他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幅字说:别再只争朝夕啦,要学会把心放在闲处。我问他:闲处是指什么?他说:先慢下来,过有节奏的生活。“还有其他的吗?”我问道。“有啊,比如学会放松,学会关注自己的身体,要懂得达不到的事别难为自己……”等等。他不厌其烦地讲了许多。
我是认可老友讲的这些的。只是需要给他补上一点:把心放在闲处是与年纪大小无关的,也与工作上的争不争朝夕无关。我想无论是小孩子、青年人、壮年人,还是上了点年纪的老人,如若搞清楚了把心放在闲处的道理后,会使生活过得更快乐、更丰富些。快乐是人一生中最大的财富,容易得到,却也容易失去。
把心放在闲处。闲处,又在哪里可以找到呢?
其实,被我称为闲处的事儿多着呢,它就在每个人的身边。比如,登山、访友、喝茶;再比如,泼墨丹青,挥毫著述;还有那些个旅行、读书、健身、品美食,也都是不错的闲处。搞点适合的收藏也大有益处。这些被我称作闲处的事儿似乎与职业、生计无关,都是些工作之外的雅趣和喜好。这样说来,这世上闲处还真是多得很呢!
不知道你是否记得,当你填写简历的时候,或者填报入职申请表时,总有一个栏目你会盯着看上一会儿,你会略加思索,然后才会认真地动笔,那个栏目叫“爱好和特长”。当你去某单位应聘,相信那个单位的人事主管也会提出类似的问题。爱好与兴趣有关,特长和职业外的能力有关。从你回答的爱好和特长中,能看出你是否是个有趣的人,了解你还有哪些方面的能力可以为单位所用。如果你填上,爱好,是看电影;特长,是打游戏,估计十有八九不会被招聘单位录用的。
闲处总是与闲时分不开的。倘若你有闲处,也有份闲心,可就是没有闲工夫,那闲心也是放不到闲处去的。闲,是要靠挤,靠偷的。如果能有大把的闲时间更好。现代人都忙,社会发展的节奏快了,大家被裹挟其中,不忙都不行,能有大把的闲时间是种奢侈。所以古人说“偷得浮生半日闲”,这话搁在当下更是贴切。忙里偷闲,偷来的时间里干点喜欢的趣事,这更显得生活的充实。闲处的可贵也就在于此。当然,这个“偷”的概念,决不是偷取工作上的时间,满足个人私好。上班时一心两用,对待工作马虎敷衍、偷懒耍奸。如此,对这些人而言,有闲处还不如没有的好,这有违职业道德。
小孩子的闲处是童心,童心的可爱在于玩耍和好奇。由好奇进而引往兴趣上面,小孩子会活得快乐有趣、活得向上。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孩子认知自己的兴趣与特长,从而最大地发挥出来,成为被社会接纳的有用的人。如果一个小孩子在睡梦中被拽起来,睡眼惺忪中穿上衣服,背上十几斤的书包赶往学校;一天的学业结束后还有大量的作业需要完成,想那颗童心早已荡然无存了,小小的年纪已经没有了闲处,生活之于孩子们,未来是多么可怕啊。
有一则广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看似高大上的语言,却隐含了教育理念的悲哀和社会的焦虑。与“不让每个孩子掉队”“让每个孩子都成才”这样的理念相比,你是否会觉得我们的孩子们生活得挺可怜的。
成年人的闲处是充实。有益于身心的活动都是生活充实的表现。生活充实了,和谐也会增加一些。俗话说得好,无事生非、恶习害人。有闲时却无闲处去,不生出事端来才怪呢!发现个现象,估计你也早已看到了,男、女间老了后生活态度差异很大,没有闲处可去的老男人们,往往爱闹点事,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把自己作没了拉倒。
人世间,四季有轮回,人生却是长短不同。如此,何不给自己的心找个闲处,放放。心有寄托,有了闲处,人生还有啥遗憾的呢!